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www.myplaymate.cn--个人总结】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摘 要:以廣西柳州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时间段内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数据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数据实现GIS可视化,结合统计学的回归分析对柳州市各地区GDP数据和城镇化率与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研究对于柳州市的健康城镇化以及开展“人地挂钩”工作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地理位置上柳州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呈现以城中区为高城镇化率中心点,各地区距离中心点越远户籍人口高度城镇化率相对越低的规律。(2)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人口城镇化率均呈现出了相似的增长趋势并且随时间趋于平稳增长,发展上有着良好平稳的发展趋势。除三江县明显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呈现增长趋势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外柳州市各地区随着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着相应不同程度增长,三江县的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口城镇化发展上还需要多加关注和调控。(3)经线性回归分析柳州市除鹿寨县外整体上各地区GDP与地区城镇化率两要素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 户籍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率 GDP 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c)-0043-07

  ResearchontheCorrelationbetweenUrbanConstructionLandIncreaseandPopulationUrbanizationinLiuzhouCityBasedonGISVisualization

  YEJiayuan LUOGuowei*

  (SchoolofGeographicScienceandPlanning,NanningNormalUniversity,Nanning,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530000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akingLiuzhoucityofGuangxiasanexample,GISvisualizationisrealizedonthescaledataofurbanconstructionlandincreaseandthedataofregisteredpopulationurbanizationintheperiodfrom2013to2017,andthecorrelationresearchandanalysisareconductedonTHEGDPdataandurbanizationrateofallregionsofLiuzhoucitycombinedwithstatisticalregressionanalysis.Thestudy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healthyurbanizationofLiuzhoucityandtheworkof"linkingpeoplewithland".Theresultsshowthat:(1)Geographically,theurbanizationrateofregisteredpopulationinliuzhoushowsthelawthatthecentraldistrictisthecenterpointofhighurbanizationrate,andthefartherawayeachregionisfromthecenterpoint,thelowerthehighurbanizationrateofregisteredpopulationis.(2)ThescaleofurbanconstructionlandincreaseandpopulationurbanizationrateinallregionsofLiuzhoucityshowsimilargrowthtrendandtendtogrowsteadilyovertime,withagoodandstabledevelopmenttrend.Exceptthesanjiangcountycensusregisterpopulationurbanizationrateobviouslyshowedatrendofgrowthislowerthanthescaleofurbanconstructionlandexpansionoutsideliuzhouregionswiththeincreaseofurbanconstructionscale,thehouseholdregisterpopulationurbanizationratehasacorrespondingtodifferentdegrees,sanjiangcountytownconstructionlandandthepopulationurbanizationalsoneedmoreattentionandcontrol.(3)Bylinearregressionanalysis,theGDPandurbanizationrateofallregionsinLiuzhoucityasawhole,exceptLuzhaiCounty,presented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 KeyWords:Urbanconstructionlandincreasescale;Urbanizationofregisteredpopulation;Urbanizationrate;GDP;Correlationanalysis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1],健康提高城镇化率成了区域和城市发展重点研究的对象,人口城镇化作为地区城镇化的核心关键部分,土地作为城镇化人口和空间的载体[2],必须重视土地和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各地方为了更好地迎接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开展着人地挂钩机制的探索和落实工作。面对城镇化进展中人口土地发展失衡的重要问题,人地挂钩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人口城镇化提供用地保障,构建一种新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解决人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的用地难题[3,4]。各地区城镇化状况、发展趋势各不相同,目前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不同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城镇化关系展开研究,主要是以不同的方法对土地城镇化相关数据、人口城镇化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定义。该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采用GIS可视化的方法将人口土地城镇化数据直观展现在图上,揭示其地区的时空发展特征,并结合当地GDP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结论对推进健康城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源

  1.1研究区概况

  柳州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柳州不仅是重要的中转城市,还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城市,柳州市的GDP发展有着良好的增速,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柳州市还是我国首批新型城镇化选取综合试点地区,具有城镇化代表性的研究意义。目前柳州市正在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制订相关实施意见、细则,从规划管理、用地规模、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计划安排、土地利用供应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实施关于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挂钩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机制,进一步促进柳州市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1.2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根据需要向国土资源局收集柳州市各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据《广西统计年鉴》和《柳州统计年鉴》整理统计得到2013—2017年柳州市各地区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GDP相关数据。

  该研究土地城镇化进展使用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数据表示,人口城镇化数据根据不同情况分常住人口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数据表示。该文城镇化率依照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使用常住人口相关数据,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一起实现GIS可视化的人口城镇化率使用户籍人口城镇化数据。目前中国存在显著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现象[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反映的是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基本指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能体现实施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机制政策的人口城镇化工作,相比较更能直接反映人口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更能体现人口城镇化质量[6]。

  (1)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测算方法。

  根据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使用时间段结束时建设用地利用面积减去时间段初始时建设用地利用面积得到所需统计时间段内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数量,计算建设用地增加数量占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得到建设用地增加规模。计算公式:

  公式中,M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Ma为计算时间段内初始建设用地利用面积;Mb为计算时间段内结束时建设用地利用面积。

  (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测算方法(城镇化率测算方法)。

  城镇常住人口占地区常住人口之比计算百分比。计算公式:

  公式中,PA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Pb为城镇常住人口,Pc为地区常住人口。

  (3)戶籍人口城镇化率测算方法。

  城镇户籍人口数据占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之比计算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Ph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Pd为城镇户籍人口,Pe为地区年末总人口(户籍人口)。

  2 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2.1意念地图可视化法

  柳州市各地区分布具有市辖区与县区面积差异大且市辖区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按照常规制图方法容易造成视觉效果不佳,为了更好地研究柳州市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征,在ArcGIS软件技术的支持下,研究选择使用Cartogram工具制作关于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的变形图。

  Cartogram依照一定的数学法以对象尺寸来对地理要素进行转换变形,注重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的表达取代真实地理面积表达,利用新奇夸张而生动的表现方式达到直观地传达信息的方法[7,8],解决了地理空间面积差异造成的大区域占主导显示与专题图统计数据表达差异问题,符合柳州市各地区分布和面积差异等状况所需。

  结合Cartogram制图法则,实现依据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这一属性对柳州市行政区划图进行扭曲、变形,在保持原有的邻接拓扑关系下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值大小取代柳州市各地区的真实面积,达到夸张的效果,直观地反映数量特征。

  2.2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该文关于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化率和GDP之间相关性选取线性回归分析法。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确定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是研究地理要素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6]。

  根据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法将柳州市各地区的GDP、城镇化率两要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借助GDP数据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增长指标,检验柳州各地区城镇化率和经济增长相关性,有效检验柳州市各地区的城镇化工作与经济发展成果的相关程度。首先以GDP为自变量X,城镇化率作因变量Y制作散点图,构建趋势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初步得到拟合程度判定系数(R2)、回归系数、截距等数据,判断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的优劣程度和要素间的正负相关性以及其趋势。然后对两要素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数据回归分析结果以及方差分析表,得到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等回归效果检测数据,进一步判断构建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否符合统计学上公认的概率水平或是达到一个如何显著的水平。通过了回归效果精度检测数据,可以得出有效的相关性结论,再依据线性回归方程趋势可以粗略地预测两要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2.3技术路线

  该研究相关处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基于GIS的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人口城镇化时空可视化部分,由处理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和人口城镇化数据,得到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经cartogram变形叠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制作专题图完成。城镇化及GDP相关性分析部分由收集到的GDP数据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经线性回归分析法得到。技术路线见图1。

  3 结果与分析

  3.1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人口城镇化的GIS时空可视化

  经过数据的收集和公式(1)处理,得到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数据,具体见图2。

  根据柳州市地形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状况数据,柳州市存在市辖区发展度高、所占区域面积小且相对集中,附近县区所占区域面积大的情况。使用ArcGIS的Cartogram工具制作关于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的变形地图,符合柳州市各地区分布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等状况所需,能更好地研究基于GIS的柳州市各地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

  在Cartogram工具中的“ValueFieldoftheOriginalFeatures”中选取数据库中加入的柳州市各地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得到相关变形地图,具体见图3。

  结合Cartogram制图法则,实现依据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这一属性对柳州市行政区划图进行扭曲、变形,在保持原有的邻接拓扑关系下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值大小取代柳州市各地区的真实面积,达到夸张的效果直观地反映数量特征。观察柳州市的行政区划轮廓和Cartogram变形图对比,可以明显观察到柳州市各地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之间的区别关系。鱼峰区、城中区、柳北区、柳南区因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相对较大在地图上发生了所在区域发生了夸张的放大变化,而邻接的柳城县、鹿寨县以及柳江区因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相对较小和邻接地区变形放大的关系产生了地图上所占面积的减小以及相应的形变。

  2017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我国大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柳州市整体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我国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柳州市的市辖区地区均达到国家2017年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数据显示,柳州市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2013—2014年间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市辖区各地区一直保持户籍人口城镇化高水平趋势,市辖区除了鱼峰区在2014—2016年有一次较大波动其余地区均保持平稳发展趋势,鹿寨县在2015—2016年间有了再一次的小跨越式发展,其他各地区在趋势上保持平稳的增长。

  汇总处理后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人口城镇化数据得到2013—2017年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人口城镇化专题图,具体见图4。

  通过图4可知,2013—2017年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人口城镇化专题图实现了GIS时空数据的可视化。成果显示,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人口城镇化均呈现出了相似的增长趋势并且越来越趋于平稳,除三江县明显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呈现增长趋势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外柳州市各地区随着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着相应不同程度增长。柳州市各地区中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相对较大的是鱼峰区、三江县以及城中区、柳北区,依次为柳南区、融安县,其他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相对较小。柳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相对大的除三江县外均是占地面积较小的市辖区地区,而城镇建設用地增加规模相对较小多为柳州市中所占地面积较大的边界位置的县区。柳州市各地区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相对较高的是城中区、柳北区、柳南区和鱼峰区,地理位置上柳州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呈现以城中区为户籍人口高度城镇化率中心点,各地区距离中心点越远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越低的规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较大和人口城镇化较高的主要是柳州市的城中区、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4个市辖区,其他地区或存在起点低或各种原因下发展慢的问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户籍人口城镇率增长上地区排名上排序没有一一对应,但是整体上观察除了三江县的数据上各地区都相对协调,所以可以看出柳州市整体上的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发展上有着良好平稳的发展趋势。三江县的人口城镇化相比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速度进展较慢,依照趋势发展容易出现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上人口少,土地闲置粗放利用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浪费,还易造成地区产业发展力不足等影响。

  3.2柳州市城镇化与GDP相关性分析

  此次相关性分析城镇率依照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使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数据。考虑到2017年柳州市的市辖区数据加入了2016年撤县设区的柳江区数据可能对回归分析时构建回归方程有影响,相关性分析部分2017年市辖区数据依照2013—2016年这4个市辖区,统一采用分出柳江区,单作柳江县数据处理。得到2013—2017年柳州市各地区城镇化率,具体见图5。

  在数据上可以看到柳州市城镇化率总体均呈平稳增长模式。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柳州市整体城镇化水平在国家水平以上除了柳州市辖区均呈现出高度城镇化率其他县区都没有达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水平。2016年撤县设区的柳江县数据上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除了地理位置上靠近市辖区从数据上可以看到柳江县城镇化率起初虽然没有市辖区的高度城镇化在柳州市也是上游水平且达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水平。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这3个县的城镇化率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融水县、三江县这两个自治县的城镇率起点比较低也取得了很可观的发展。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分析显示位于市辖区附近的县区城镇化率相对较高,而柳州北部离市辖区距离较远的融水县、三江县这两个自治县和融安县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经处理得到柳州各地区GDP和城镇化率相关性分析结果,具体见表1。 根据分析结果数据观察到鹿寨县对于此次相关性研究的回归分析是不成立且没有意义的,具体原因还需更多样本数据或者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数据结果显示,柳州市整体数据分析、市辖区、柳城县、融安县、三江县GDP和地区城镇化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柳江县和融水县GDP和地区城镇化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回归分析结果数据上就可以看到柳州市各地区GDP和地区城镇化率两要素之间关系密切,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说明在柳州市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随着时代发展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GDP也在稳步上升。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判断在未来的日子里,GDP和地区城镇化率之间仍会保持着一定的增长趋势,预计会呈现出越来越平稳的关系。

  4 结语

  如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理解健康发展城镇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住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妥善应对城镇化发展的风险挑战,关注地区人口城镇化以及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发展。该文以广西柳州为例,提出采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时空可视化方法,将柳州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作为土地城镇化依据与人口户籍城镇化关系结合起来制图分析,并结合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法的回归分析对柳州市各地区GDP数据和城镇化率与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研究分析对于柳州市开展“人地挂钩”工作以及健康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可视化效果,在ArcGIS软件技术的支持下使用Cartogram工具制作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变形的柳州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人口城镇化专题图(见图4),为健康协调城镇化发展研究提供一种直观新颖的研究观察方法。

  参考文献

  [1]苗毅.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9(8):71-72.

  [2]吕添贵,吴次芳,李洪义,等.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6,36(2):239-246.

  [3]胡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地挂钩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唐宇娣,朱道林,程建,等.人地挂钩视角下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2):287-295.

  [5]戚伟,刘盛和,金浩然.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核算方法与分布格局[J].地理研究,2017,36(4):616-632.

  [6]王丽娜,江南,李响,等.Cartogram表示方法研究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29(3):393-405.

  [7]高培超,刘钊,谢美慧,等.Cartogram属性地图:理论概述与研究展望[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6):211-215.

  [8]孙婷蔚.统计回归模型中的主成分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3):169-170.

  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类)项目《广西精准扶贫特色农业智慧大数据平台应用示范》(项目编号:桂科ZY18164006)。

  作者简介:叶嘉媛(1997,5—),女,汉族,广西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通信作者:罗国玮(1979—),男,汉族,广西平乐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慧城市空间信息服务、智慧国土空间规划,E-mail:[email protected]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摘要】近些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地基管控制度需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适应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模式的发展需求。合理的城镇建设地基准地价能够为城镇土地评估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推动城镇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剖析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评估研究问题相应的优化良策,旨在更加科学的评估城镇建设用地价值。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 基准地价 评估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地价管控制度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需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为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提供服务,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城镇建设用地基准评估研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数据滞后且不完整、评估样点参数不合理等。因此,本文对“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展开一系列剖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现状分析

  (一)数据滞后且不完整

  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随之提高,以城镇道路为例,道路宽度和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力支持了城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相关部门数据更新能力有待提高,相关更新数据未及时采集更新。另外,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商业核心服务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城镇核心地带和边缘地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决定了城镇不同地带土地水平不尽相同。但是现如今的数据主要以旧城镇数据为主,严重缺乏城镇新规划地区数据。

  (二)评估样点参数不合理

  城镇建设发展受制于历史原因和经济进步等因素,大部分城镇存在规格不足、商业网点集中等问题。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分布主要以道路为主干,集中分布在农业市场中。但是当前城镇农业市场尚未形成完整网络,并且服务范围不足。同时,由于出租人未意识到住宅租赁抽样点土地价格,造成大部分抽样点计算土地价格是负的,土地价格差异十分显著。另外,城镇建设发展中,大量工企业搬迁至郊区,集中在工业园内。同时,数据调查过程中,受访部门提供数据有误,造成样本租金和真实租金严重不符,进而导致大量采样点数据缺乏科学性,无法用于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倘若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中,采用这些缺乏科学性的数据,势必会影响基准地价评估工作质量,最终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三)城镇土地影响因素不全面、不客观

  基准地价客观反应了城市土地平均价格。为保证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合理性,抽样点城镇土地价格需同调整为城市品位水平和平均进步水平,才能更加合理地对基准地价和城市平均地价进行测评。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土地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尤其是计划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等人为因素,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另外,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唯有在实地考查的基础上,才能基于技术规范角度,综合考虑土地价格影响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基准地价,才能保证其合理性,但是实践操作与规范要求完全不同。

  二、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优化策略分析

  (一)采用房地产租借数据,合理改正数据

  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需采用集体房地产租借数据,并以国有土地作为基本准则,以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有土地上的业主在房屋出租时,通常会纳入土地租金,但是通常会忽略集体土地上的租金收入,以此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城镇工业用地亦是如此。故而,房地产出租集体土地时,住宅和工业用地土地租金的计算,需重视权利的合理分配。另外,针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尚未引进体系,造成土地价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交易方法修改之后,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计算,需以合同转让方法的交易样本为准。

  (二)整合运用典型抽样调查和多种评估方案,确保评估样点参数的合理性

  为科学、合理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需进行科学取样。因此,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实践中,可整合运用典型抽样调查和多种评估方案。首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办法,即可建设基准地价评估模型,后通过计算模型,科学合理的计算土地价格。人工神经网络办法的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良好的评判错误能力、信息和噪音等容纳错误性,广泛应用在采样点不足区域。其次,运用克里格科举实现土地价格的空间计算,并合理模拟品位同土地的土地价格。

  (三)不同类型城镇运用与之相应的评估方式

  以某城区为例,该城区所辖城镇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城镇地区内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集中在几条商业街道中,并且该商业街道建筑物良好。商业街道后主要以住宅楼为主,并未设置过渡区。其次,郊区的新兴乡镇工企业与城市核心工企业共存,新规划区域和旧城区建筑差异显著。针对这种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实施,建立在土地等级分割基础上。同时,部分城镇具有干净整洁的街道、完整的功能分区、完善基本服务设施等,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的实施,需采用成本法和比较方法,并且在评估实践中,工艺过程不得局限于传统预分类和再评价路线,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评估的合理性。除此之外,针对部分等级不高的城镇,集中体现在初级产业发展上。这类城镇发展水平差距尚未完全拉开,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商业繁荣程度、道路等级两类,在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时,主要以差别收入法为主,可保证评估的合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进程中,受数据滞后且不完整、评估样点参数不合理等因素影响,造成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不利于城镇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实践中,评估工作人员自身需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立足于城镇发展现状,客观评估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莹.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进展综述[J].四川水泥,2018,(11):291.

  [2]王群.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进展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作者简介:韩倩雅(1996-),女,汉族,海南省万宁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房地產资产评估。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中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对中山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城市规划、交通、环境与公共设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交通、规划、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创新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宜居城市特色城镇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151-03

  2017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持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健康城市。营造整洁、畅顺、绿色、安全的城市环境,着力加强建设管理,积极打造宜居精品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加强城市空间战略研究,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配套,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一、中山宜居城市建设状况

  (一)宜居城市建设的理念

  宜居城市的内涵包括六个层面,即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环境健康的城市、安全的城市、自然宜人的城市、社会和谐的城市、生活方便的城市和出行便捷的城市:健康的城市要远离各种环境污染或有害物质的潜在危害,具有新鲜的空气、良好的水质、干净的街区、安逸的生活环境;安全的城市应具备健全的防灾与预警系统、完善的法治社会秩序、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自然宜人的城市应拥有舒适的气候、良好的绿化环境、可接近的水域、適宜的开敞空间;社会和谐的城市应具有包容和公正精神、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生活方便的城市应具备便利的、公平的和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人人都能享受到医疗、教育、购物等生活设施带来的便利;出行便捷的城市要以公交系统优先发展为核心,倡导绿色出行。换言之,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宜人的、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的、社会和谐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

  (二)中山市宜居城市建设调查情况

  项目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十几个主要镇区,采取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1.居民对城市安全性的评价。本项调查设计了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紧急避难场所、防灾应急能力以及安全性的总体评价等五个问题,受访居民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等级评价。调查发现:居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了76.1%,但是对交通安全的满意度不足五成,仅有42.9%,不满意率接近30%,对于紧急避难场所以及防灾应急能力的满意度都超过60%,不满意度均低于5%。总体安全性的满意度为66.7%,不满意率6%。

  2.对城市交通便捷性的评价。本项内容设计了城市道路质量、公共交通便利性、停车便利性、交通运行通畅性以及交通便捷性的总体评价等五个问题。其中对城市道路质量的满意度仅为48.1%,对公共交通便利性的满意度还不足40%,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比达到23.4%,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的满意度也仅有36%和39.7%,对交通便捷性的总体满意度为43%,不满意率占到了13%。

  3.对城市环境健康性的评价。尽管中山市的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居靠前,但受访居民对环境健康性的总体满意度仍只有48.8%,这其中主要源于居民对水质污染、垃圾废弃物以及噪声污染不太满意,这三项指标的满意度分别为37.9%、36.3%和47.9%,对水质污染和垃圾废弃物污染的不满意率达到了21.5%和22.5%。

  4.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的评价。居民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的总体满意度61%,不满意率6.3%,相对于交通便捷性与环境健康性而言,居民是比较满意的。从单项指标来看,居民对医疗和文化设施的不满意率均超过10%,分别为11.3%和13.8%。

  5.对城市自然环境宜人性的评价。居民对自然环境宜人性总体评满意度达到了74.1%,但水域空间的美感和城市公园数量距离居民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群众对这两项指标的满意度仅有61.3%和63.2%,不满意率都达到了6%。

  6.对城市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总体而言,市民对城市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的评价较好,满意率达到71.9%,不满意率只有1.3%,从分项指标来看,居民对社会包容性和城市归属感(对城市喜爱程度)的满意度均超过了70%。

  7.对城市规划的评价。居民对城市规划的总体评价满意度只有51.9%,从分项来看,主要是因为群众认为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对公众参与程度不满意率达到10%。

  二、问题分析

  (一)规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城镇建设难以为继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由于全市的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造成许多规划内容已经无法实施,丧失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以至于诸如交通、土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矛盾难以解决。例如老城区改造推进十分困难,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个中山的后续建设与发展。

  规划缺乏系统性,造成“全域中山”战略的贯彻执行受到严重阻碍,各镇区各自为战,形成了许多冲突与内耗现象。

  市域各镇在“工业立市”政策的指引下,工业迅速发展、经济日益活跃,但由于缺乏全市“一盘棋”的合理调配,各镇为求得经济的发展,采用压低地价的办法以吸引投资,不仅造成了城镇土地收益的巨大流失,政府财政赤字出现,更造成了土地资源因廉价使用而产生的巨大浪费,使城镇空间以外延式拓展为主。

  目前,其负面的效应已逐步展现,资源的浪费、资金投入的内耗、城市空间拓展上的相互冲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制约着中山的进一步发展。

  (二)交通、环境与公共设施是制约城市宜居性建设的主要因素

  课题组在实地考察发现,几乎每一个组团发展的代表镇区都不同程度存在交通拥堵问题,东凤、大涌、坦洲等镇区都存在与周边镇区连接不畅、与市域外连接出口单一等问题,中心城区的拥堵问题更是日益凸显。

  东凤镇,进出口只有两条主要干道,105国道和东阜路,现在均不堪重负,塞车已经成为常态,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并给群众出行造成诸多不便。

  坦洲镇,镇区内部道路有待升级改造;与相邻镇区之间交通网络密度不够,影响与其他镇区交流与沟通,影响组团式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坦洲镇作为中山市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桥头堡,与珠海之间目前还有8条断头路没有贯通。

  大涌镇,内部交通网络亟待完善,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南北通路;两个主要出口都需经过沙溪镇,堵车严重。

  除了交通之外,群众最不满意率就是水质污染和垃圾废弃物污染,不满意率达到了21.5%和22.5%。中山地处珠三角,水系发达,河涌众多,但河涌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在火炬开发区、民众、东升等镇区均可看到河涌里流动着浑浊的污水,有些河涌上面还漂浮着塑料饭盒、纸巾之类垃圾,黄圃与顺德接壤的河道上更是不堪入目,垃圾成堆,臭气逼人。

  (三)城区中心性不强,首位度偏低影响宜居城市建设

  综合同济大学、清华研究院以及中山大学关于中山市首位度整合的研究,中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得出结论:中山市主城区在社会文化、旅游配套、生活环境等方面首位度显著,而在經济辐射、人口集聚、交通条件以及科技研发等方面首位度较弱。

  目前,大珠三角区域的城镇群网络化发展态势愈加明显,各城市普遍通过创新模式、拓展空间、强化中心等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而中山中心性不强、首位度偏低已对其区域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中山必须扭转主城区被动的发展局面,提升其集聚功能与区域带动作用,确立区域地位,引领与统筹全市发展。此外,在广东省提出建设“理想城市”、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大背景下,中山主城区必须率先实现转型发展,通过产业升级、交通优化以及环境提升等,把主城区建设成为交通畅通、文化引领、绿色发展的首善之区。

  (四)“一镇一品”模式导致资源利用碎片化

  传统产业增长趋缓,新兴产业缺乏发展空间,多年来实行的“一镇一品”经济发展模式遭遇瓶颈,如大涌镇,红木家具与牛仔服装两个行业就占到全镇经济总量的80%以上,但近年来受到环境与空间的制约,上述两个主要行业的发展速度逐步趋缓,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形成可观的规模,整个镇区未来的发展问题不容乐观。

  镇区间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河涌治理、项目流转等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以邻为壑”现象。例如南区与大涌两个相邻镇区之间,在产业结构、市场条件、经济资源等方面,互补性很强,但因为受到交通限制,相互之间的协作很少,严重阻碍了这两个镇区的合作与发展。

  (五)土地资源条件成为制约发展的门槛

  根据广东国地规划有限公司2016年的研究,中山人均建设用地预警处于危机状态,近6年危机程度加剧是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短板”因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及建设用地地均GDP等经济指标的逐年上升,土地资源对未来发展的约束效应将进一步趋紧。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土地供给率要达到60%以上,就是在土地审批规划以后,政府供地要达到60%。但中山在2016年里实际不到40%。土地问题,尽管是当前城市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但对于广东省市域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来说,却正是中山最为棘手的难题。

  除了民众等少数镇区因2016年土地政策调整新增了一部分可开发用地以外,对于多数镇区来说,政府储备用地已经寥寥无几,如东凤镇,早在十几年前,该卖的就基本卖光了,再如大涌镇,到目前为止,政府储备用地只剩30几亩,而且剩余的土地大都非常零散,用地性质也很杂乱,工业、商住用地穿插,开发价值不大。小榄镇是中山较早开发的镇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镇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70%,项目落地受到土地制约。越是发达镇区,上述问题越发突出。

  三、对策分析

  (一)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深中通道建设正在加速进行,区域内新增若干铁路项目和高速公路项目,这些对中山来说,都是难得的契机,一定要充分利用。要依托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比较优势,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积极参与建设珠江西岸城市带的建设,扮演好作为香港、珠江东岸发达地区与粤西欠发达地区连接的第一个重要交通节点的角色,使中山潜在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转化为人流、物流(建设珠江口西岸的现代物流基地)的优势,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大珠三角经济循环的同时,促进中山市的全面发展。实现交通的五个转型:(1)区域交通地位:由过境通道转变为区域枢纽;(2)城市交通体系:由低等级分散转变为干线化集中;(3)城市客运结构:由个体交通主导转变为公共交通主导;(4)城市交通服务:由保障型转变为品质型;(5)城市交通管理:由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

  (二)不断完善规划,破解城市空间碎片化困境

  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支由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美术师、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设计机构,对城市人文与自然环境、城市空间、功能区划、城市历史等的融合与传承作出先导性规划,特别是以特色小镇规划为契机改变镇村规划严重滞后、缺位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做好“人、品(业)、山、水、”四字文章,充分体现中山市山水形胜、伟人故里文化、特色区域经济(专业镇)、人居环境和人文气质的独特魅力。

  优化格局——提升市域首位度。当前的区域背景及周边城市发展态势,对于中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山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调整优化市域格局,解决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现有城市轴线的优化提升与新型功能轴线的打造,形成强中心的市域空间结构,提升市域整体竞争力,培育珠三角西岸的重要节点。

  (三)坚持产业升级转型,夯实宜居城市经济基础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促进专业镇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区域经济品牌。深入挖掘全市专业镇区域特色经济内涵丰富的产业文化,重点提升小榄五金、古镇灯饰、三乡古典红木家具、大涌红木家具、沙溪休闲服饰、黄圃食品、游戏游艺等特色产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夯实“品(业)”的基础。

  (四)净化市容,美化公共设施

  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的精细化管理,通过舆论宣传大力培育爱护市容市貌意识,加大环卫投入力度,维护街道、小巷、绿道、公交站场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对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奖惩分明。

  全面推进内河涌环境整治,优先整治与水环境功能目标差距大、污染严重的内河涌。加强工业污染和农业源污染防治。积极开拓环保投资渠道,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引进市场机制,鼓励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加入环境保护项目,以独资、合资等方式投入污染治理项目,改善税收来调控环境保护的功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产业等。

  在保持环境整洁的基础上,对一些公共设施植入香山文化元素,例如公交站台有文化特色的建筑、公园里具有艺术气息的雕塑等等。

  (五)注重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生活的便利性根据人口密度,合理设置医疗机构,支持社区医疗服务形式,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引导社区内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各类便民服务。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居民受教育保障。

  (六)构建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品位

  发挥中山依山临海的优美环境环境优势,以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为契机,做好“山”“水”华章。进一步丰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内涵,推进城市景观的建设,拓展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岐江河、西江、水乡等的保护性发展思路,以优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乡镇休闲广场公园、绿道建设,构建城市特色生态文化体系,提高绿化水平,在现有城市园林景观的基础上,推出系列自然休闲主题园林(区),让城市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品得到人文、摸得到时尚、记得住乡愁,促进休闲产业的大发展,逐步把中山打造为文化创意氛围浓厚的旅游休闲城市。

  (七)堅持城村联动,增强宜居城市发展后劲

  解决中山城市中有村,城在村中的现象,必须城村联动,统筹考虑。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将全市城镇发展、城中村改造、旧村改造、秀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新型城镇化创造更多空间。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城乡规划修编,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有序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实行集约高效开发。

  (八)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特色城市符号

  孙中山文化是中山城市无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优势,应不断探索促进相关历史资源向城市文化力的转化,大写“人”的文章。把孙中山文化最具特色的内涵要素加以提炼,使之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更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城市符号,塑造鲜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博物馆服务体系,挖掘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建设“中山民俗风情街区”,进一步开发小榄菊花文化,醉龙、飘色、咸水歌以及龙狮凤鹤舞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展示具有浓厚中山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增强文化吸引力。

  (九)探索创新制度机制,增强宜居城市建设保障

  建立“民心同向、发展共谋、平台共建、行动同频、利益共享”和“规划引导—市场主导—制度规导”的机制,解决部分干部群众担心在组团发展中被边缘化的问题。按照“一镇一策”的思路,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首先解决大家在发展中普遍关心的交通问题。创新投融资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发展新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以市场为导向,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组团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尊重市场规律,通过政府有效引导,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政府要在组团发展、特色小镇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其他能通过市场解决的都应由市场解决。要真正落实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发挥当地居民、镇村(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组团发展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发展红利。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余建辉,湛东升等.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刘学科,孙伟平,胡文臻等.中国生态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边莉.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J].经济师,2014(1)

  [4]王志仙.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1(9)

  [5]贾婷.建设宝鸡市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的对策及建议[J].中国商论,2020(20)

  [6]叶晨,孙光华,仇婧妍.江苏省城市街道宜居环境智能评价与应用探索[J].江苏城市规划,2020(4)

  (作者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广东中山528436)

  [作者简介:刘丽丽,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gongzuozongjie/50087.html

《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