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9篇

【www.myplaymate.cn--热门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2017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第二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振兴乡村,作为大学生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去帮助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带动乡村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同时,大学生能力有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1. 目标制订。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水平来制订计划,对乡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人们的医疗卫生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有所了解,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计划目标。

  2.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关部门会组织各种活动,作为大学生可以积极报名参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好。毕竟能力有限,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做出努力就可以。

  3. 合理建议。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所有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当地的地形、地理、气候、人口等相关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可以积极地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 下乡实干。加入振兴乡村的行列,积极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职业的指导。切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5. 招商引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人脉关系,可以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引进相关产业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发动自己的能力,寻求合作等。

  6. 6

  力所能及。作为大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当老师带动乡村的教育事业,医学专业的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管哪个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乡村振兴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第三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南城区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南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第四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xx县委常委 x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xx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桃花盛开传佳讯,古邑美景欢迎您!”今天,非常高兴能在千年古邑——xx,迎来三邦农业“互联网+科技”农业交流会暨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xx县委县政府对三邦农业“互联网+科技”农业交流会暨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仪式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xx镇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黔北四大场镇”之一。xx镇旅游资源丰富,老鹰洞、穿洞河瀑布、下司石林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尤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人流连忘返,xx会议会址、纪念馆的红色印记享誉全国。xx镇物产丰富,松花皮蛋、豆油皮等土特产历史悠久,远近闻名,xx基地已经投产,精品水果(苹果桃、黄桃等)远销xx。这些优势资源,都奠定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在东西部协作渠道下,xx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携手xx共同发展。我们也欣喜地看到:xx五小顺利迎来新生,xx项目拔地而起,xx温泉的游客络绎不绝......面对疫情影响桃价偏低的状况,我们积极对接xx,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xx精品水果登录“黔山大叔”和“和家助农”电商平台销售,拓宽了销售途径,助推了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不摘”,紧扣“两个保持”“三个加强”“一个创新”,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希望三邦农业以此次交流会为新的起点,引领xx县桃产业做大做强,成为xx的一张新“名片”!

  最后,祝此次交流会圆满成功!祝xx苹果桃声名远扬!祝各位领导和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五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4月至6月,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课题,先后深入宣州、广德、泾县、旌德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农业部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338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赴**、天长学习考察。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改革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统筹谋划综合改革,狠抓关键环节突破,突出重点任务落实,基本确立改革主体框架,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通过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激活了发展动能,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受众对我市实现乡村振兴有信心,对“三农”工作的综合满意率达70%以上。

  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承包地确权面积280万亩,颁发证书55.7万份。流转土地总面积123.61万亩,流转率44.8%;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57宗1557万元;

  31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试点,入股农户2724户、土地面积1.3万亩。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44家、252家,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40个、378个。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已达767个,托管服务总面积53.36万亩,14.26万户农户受益。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有力。坚持全面部署,整市推进。截至今年5月底,502个村完成改革,占60%。量化经营性资产33.48亿元,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8.93万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502个。完成产权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红386.7万元,集体经济“空壳村”消除,774个村经营收益超过5万元。旌德县被农业部和中农办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年共有65个村实现分红206.66万元。

  三是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扩大。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开展“三变”改革村249个,实施产业项目362个,村集体投入资金1.36亿元、土地山场等资源6895.3亩、房屋等经营性资产1.26万平方米;

  入股农户32221户,投入资金560万元、土地12029.2亩;

  财政资金及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投入7229.2万元;

  村集体入股收益2948.06万元,农户入股收益590.99万元。涌现出宣州棋盘村、郎溪新和村、广德焦村、宁国甲路村、泾县九峰村、绩溪梧川村、旌德路西村等改革典型。

  四是集体林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积极探索。紧紧抓住国家集体林地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的契机,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截至**年底,全市确权发证面积970.6万亩,发证率98.6%;

  林权流转面积132.9万亩、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237.9万亩、林权抵押贷款总额38.3亿元,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宣州区已完成农村不动产(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8949万元;

  宁国市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

  旌德县已颁发四例12本“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其中1本不动产权证成功贷款10万元。

  二、当前农村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农”工作点多面广,农村改革错综复杂。从调研情况看,推进农村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深入剖解难题,认真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化农村改革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推进不够有力。农村改革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要求高、任务重,一些地方和部门、基层干部对农村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怕难、怕烦、怕乱的思想顾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农村人口结构对深化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相当一部分村集体资产少,加上宣传发动不够充分,收益分配的期望值高和实际“分红”少、预期时间长的落差,导致农民参与改革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各县市区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仍在小范围内试点,没有整体推进;

  部分县级实施责任和乡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改革路径不够明晰,统筹推进不够有力,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进展较慢。

  (二)从事“三农”工作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改革要求。从实施主体来看,“三农”队伍不适应工作需要。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又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改革的闯劲和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从事种植养殖业的人才相对多,开拓型的管理运营人才相对少。农技农经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基层农经体系亟待健全。从运营管理来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尚未对运行经费保障、集体资产监管及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明确和细化,集体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缺乏空间、后劲不足等问题。有的村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

  有的村缺乏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集体资产资源运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村改革仍面临诸多瓶颈。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物权法》和《担保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也不能用于抵押,房地一体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从政策保障来看,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后的“三会”(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健全,股权“退出、转让、继承”问题复杂,税费征收尚无优惠政策,管理运营面临诸多风险。乡村规划缺乏整体性,如旌德县路西村空中茶园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规划没有很好地衔接,无法建造附属物。从发展基础来看,全市各地村情千差万别,很难套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解决。多数村以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是负资产,不具备股权分红的条件;

  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大的城中村、城郊村及经济发达村矛盾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

  (四)深化农村改革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财政“三农”供给相对不足。涉农项目资金有限,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整合也缺乏制度支撑,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23.3亿元,与滁州市53亿元的支出差距很大。金融保险服务比较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与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并存,“三变”改革中股权估值与抵押率设定难、信贷抵押资产处置难,支持“三变”改革信贷产品少,需求满足率低。农业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赔付标准低的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农业科技支撑较为薄弱。我市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体系、示范推广体系和产业开发体系还不健全,示范带动作用还不突出。超过60%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对农业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容错机制尚未建立。作为农村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探索者承担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各种巡视、审计等问题导向背景下,担心顾虑多。如在探索“村集体+社会资本+村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果市场运营出现亏损,是否会追责。

  三、深化农村改革的意见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当前我市农村改革已经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广泛动员、形成共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创新性,有效释放改革红利,破解发展难题,打造农村改革的“宣城样板”,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力推进农村改革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扎实苦干。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抢抓宣城作为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各地要组建工作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政策巡回宣讲;

  要在市、县两级党校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异地观摩学习,加强对涉农部门干部和乡镇村干部的精准培训;

  既要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也要把改革先锋请上讲台现身说法,进一步激发农村改革的内生动力,汇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压实工作责任。要层层明晰职责,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指挥有力、配合有效、运转有序的责任体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做好容错纠错,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

  要层层严格考核,将推进农村改革情况纳入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明奖惩,促进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要层层检查验收,通过分组检查、随机抽查、座谈走访、测评评议等方式,对农村改革工作进行督导规范,确保改革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推动改革工作抓实见效。

  (二)把握实质、明确重点,聚焦农村改革的关键领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要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对于集体经营性资产少的村,重点是摸清家底、界定成员,规范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建立起产权明晰的集体产权制度,为后续改革奠定扎实基础。对于经营性资产大的村,尤其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要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开展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分配、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试点,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关键在于放活经营权。学习**等地做法,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程序、规则、流程,推进产权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化交易。推动“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和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政策机制,加快释放农村沉睡资产。督促各地尽快出台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建设,落实资本金和财政1.5‰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

  农村“三变”改革关键在于促进“三变”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贯彻落实《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变股金实施办法》,支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用活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加村集体特别是农民收入。引导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组建产业联合体,促进规模经营。积极支持村级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领办创办生产型、加工型、商贸型、物流型、乡村旅游型等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三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资源禀赋,包装一批“三变”发展项目,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

  (三)统筹指导、精准推进,切实保障集体和农民权益

  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加强对新组建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指导和跟踪督查,推行企业化治理,进一步健全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逐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让各类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回购、返租、入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鼓励以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使用权、经营权入股。要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防止集体经济被侵占支配,防止被外部资本吞并控制。

  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村集体经济没有合适的发展项目占71%,实质是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集体经济不会管。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要求,与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培育、乡村旅游发展、产业扶贫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集体稳定盈利、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根据“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加快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水面流转,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特色水产、林下经济、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临近城镇或工业园区的村可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或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

  由合作社出面对接项目单位,承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有偿服务等劳务项目;

  将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量化折股,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定期按股分红。

  (四)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实施更为精准的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贯彻省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公共财政要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持续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统筹整合,盘活存量,确保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资金改基金、拨款改股权、无偿改有偿”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学习四川省井研县试点经验,组建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专家库,设立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每年2000万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本级要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发挥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强化农村改革人才保障。打破年龄、身份、地域等限制,广纳贤才,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选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成为改革的明白人、领头羊;

  注重发挥老村干积极作用。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员的培训,引进职业经理人和相关专业人才,加快培养农村产权经纪人队伍,提升集体经济管理运营水平。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重点项目向龙头企业“甲级队”倾斜,抓好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示范产业联合体创建。研究出台新时期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充实力量,加强保障,充分发挥农经人员政策宣传员、信息发布员、技术推广员、纠纷调解员、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和农村改革指导员作用。

  突出农业科技支撑引领。完善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支持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市级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项目等给予资金扶持。理顺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业行业协会、技术协会作用。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制定政策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户节本增效。

第六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如何抓好完成2021年分管领域的目标任务做出一些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按照东西两地的有关部署,东西两地共实施了三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第三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从2020年开始,将持续三年。近一年来,xx县工作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特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两地党委政府和xx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及两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高效推动工作,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在202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经济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精神的要求,按照两地党委政府的部署,落实总书记的“四不摘”,紧扣“三加强”“两保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加强”指加强产业协作、加强劳务协作和加强消费协作,“两保持”即保持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保持干部的选派力度。此外,还将加强“一个创新”,把xx改革开放的优势、市场的优势、技术的优势、人才的优势等等充分地应用到东西部协作里面。

  一是加强产业协作,助力夯实产业振兴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拓宽产业协作事项,结合xx县“一主五特”的产业定位,以xx基地、xx项目等为重点,通过东西协作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严格落实东部企业投资优惠政策,实施“一企一策”,切实做好落地企业协调服务工作。

  二是加强劳务协作,促进群众持续创收增收。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企业信息,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对有劳动能力和外出务工意愿的脱贫群众,依托xx大学等单位牵头的“xx计划”,持续提供劳务输出、岗位对接服务,帮助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加强消费协作,打响贵州生态产品品牌。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完善产业链,强化产业配套,推动“xx土鸡”等五种特色产品注册地理商标。充分挖掘xx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优势,结合xx县农特产品特点,依托xx、xx、xx等平台深化消费协作,持续建设“xx市场+xx产品”模式。

  四是保持资金投入,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根据对口帮扶资金使用规定,建好管好东西部协作项目和项目库,从严从实用好每一分钱,确保资金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打造一到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继续投入资金,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方式,依托xx服务中心,引入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新理念,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建设。

  五是保持人才选派,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选优配强,开展人才交流,助力社会发展。扎实开展教育、医疗领域“组团式”交流协作,重点打造xx五小教育示范基地,继续推动xx医院5+2重点科室建设。在巩固支医支教成果的基础上,强化东西部在农业科技、文化服务、乡村规划、社会治理、环境整治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协作。

  六是加强工作创新,开创乡村振兴全新局面。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贵州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落笔抓实,助力乡村振兴。

第七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乡村振兴服务助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正值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平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通过产业振兴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建设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目标,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及政策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实,这个战略才能够落地生根,给农民带来利益、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第八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 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第九篇: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

  我结合所学所思,就本部门工作实际,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一以贯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区委系列文件精神,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的深厚“三农”情怀,准确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二是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对挂钩帮扶村及水库移民库区、安置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进一步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三是坚持以实干促振兴,结合部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发挥行业优势,把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深度融入隆阳脱贫攻坚战

  (一)突出重点,持续抓好水库移民行业扶贫工作。一是持续巩固小湾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小湾电站隆阳库区累计投资44962.61万元,建成移民安置区4个,完成移民搬迁安置3756人,四个安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高,人均纯收入均达10000元以上,没有群众因搬迁而导致贫困的情况发生。二是持续巩固避险解困项目成效。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目标,对居住在地质灾害点或自然资源匮乏、生产生活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了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落实完成帮扶对象840户3045人,年内完成市、区验收。三是着力发挥项目效益。在后期扶持项目实施中,按照“贫困对象优先、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原则,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8350.76万元实施了70个后期扶持项目,其中:在全区16个贫困村累计投资3423.73万元,实施了22个后期扶持项目,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841人。截至2019年底,全区852人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均已达到退出贫困标准。

  (二)夯实责任,全力抓好定点扶贫工作。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由办机关党支部牵头组织与扶贫挂钩村(瓦窑镇繁荣村、克恭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落实帮党建、保稳定、促发展、共提高。二是健全帮扶机制,制定了“三挂四包”攻坚责任清单,围绕贫困村“村七条”退出标准,贫困户“户五条”退出标准,建立健全了部门包村,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的责任机制,完善干部职工的扶贫帮扶计划和方案,做到因村因户施策,确保措施到户精准。三是坚持因村派人精准。选优工作队员,选派了2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科级干部担任工作队员。四是坚持资金使用精准。2018年以来,累积协调资金148.22余万元用于繁荣村、克恭村开展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相关工作。五是以脱贫攻坚全面巩固提升为根本目的,在工作保障上再强化。继续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gongzuozongjie/47093.html

《青春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