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演讲稿8篇

【www.myplaymate.cn--党员之家】

        党史的意思 政党的历史。亦专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故事演讲稿8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1

  党史我来讲演讲稿中国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这两个牢记,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员。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建党九十周年演讲稿--党史学习心得体会,更多原创请访问中国职业写作!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0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们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关于建党90周年的散文征文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几年来,位于大山深处的平街,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父老乡亲们新建了平房,购买了电视机,玩起了手机,骑上了摩托车,有的还开上了豪华的小轿车。平街的发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今天我们的幸福,功劳归其于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党——中国。我曾经离开故乡,到省城贵阳求学,毕业后外出流浪两年时光。XX年春节才回到故乡,4月改行分配到我的母校——平街乡云盘小学任教。在故乡工作的日子,看到故乡的喜人变化。在平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领导(党委书记)。第一个是廖科周书记,他是一个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能干事的好领导。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经常深入农户,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地为老百姓谋利益。在他的工作中,亲民爱民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他为了平街人民的幸福,倾注了很多很多的心血。在每个村里村外,老百姓有口皆碑。廖书记审时度势,结合我乡乡情,坚持走“科技兴农、种养殖兴乡”的发展道路,把“玉米肥球两段移栽”、“水稻分段插栽”、“烤烟种植”作为具体工作来抓。在他的带领下,干部们积极行动,努力工作,为平街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粮食在新技术的指导下,产量逐年稳增,乡亲们的粮仓满了;烤烟年产值超80多万斤,乡总收入将近六百万元,每户烟农年收入也好几万;小花江、下岩畜牧养殖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者颡至平街公路、纳哈田至小花江进村公路畅通无阻,小花江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一片农家人幸福、和谐、温馨的画面„„平街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廖书记调走了,丁盛书记到任,他的到来,为我们平街争到

  了能满足半个乡人畜饮水的水利工程,“哗哗”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流进老百姓的心田。新一届的李正渊书记上任后,更是赢得了群众真诚的支持和拥护,他关心群众,把群众当作贴心人,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廉洁奉公,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为人民操心,被誉为平街的“顶梁柱”和“主心骨”。李书记高举着“壮大种养殖业,发展旅游业,建设新平街”的鲜明旗帜,继往开来,他将带领全乡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平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你看,各种项目和建设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势如破竹,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下岩沉睡多年的山坡已被十多台轰隆隆的大型挖土机声吵醒,如今变成了一块块肥沃的梯地,不久将长出价值连城的经济作物;顶岸的经果林和生姜种植,长势喜人,当地人有“山栽李,地栽姜,五月收李,十月卖姜,唱着山歌奔小康”的幸福歌谣;政府即将在小花江投资2.5亿,力争打造一个集民族风情游、山水游、登山游、攀沿游、漂流游、红色游等于一体特色乡村旅游;一个购物、娱乐、休闲等的现代平街乡小城镇建设也正在筹划之中;平马(平街至兴仁马场)公路,环乡公路,通村串组水泥路,村村相通,路路相连,一条条幸福路、致富路,像画卷般展开。在他带领下,全乡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乘西部大开发之风,共建设美好新家园。在平街,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幸福,哪里也曾留下他们的汗水和心血。父老乡亲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心里乐滋滋的,直夸的政策好。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2

  大家好,我分享的红色故是:“乞丐”将军段苏权。

  他,10岁就参加了农民运动,14岁,参加了工农红军,18岁,就担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别看他年龄小,志气可不小”,红二军团贺龙经常对他大加赞赏,他就是故事主人公—段苏权,1916年,生于茶陵县高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我也是茶陵人,我来讲这个故事,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光荣。

  时光倒回到,战火纷飞的1934年,为了掩护红军主力东进,独立师假装自己是红军的主力,敌人误以为这是大鱼,一时间,十多个团的敌人围了上来,独立师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弹尽粮绝,1000多名将士几乎全部牺牲,师长王光泽也被俘就义。战斗过程中,段苏权因右脚被子弹击穿,鲜血直流,不能动弹,被迫送到当地农民家里予以照料,才幸勉于难。独立师没有了,主力部队也转移了,而且敌人的搜捕越来越紧,自己该到哪里去?想来想去,段苏权选择“回家”,他采取了最笨的办法,一幅拐杖,一只碗,一路乞讨着,向家乡的方向走去,几经碾转,来到了湖南湘西地区,由于伤口严重恶化,腐烂化脓,双脚无法接触地面,他不得不改用“屁股走路”,改行乞为“坐讨”,最后,搭便船顺水到了岳阳,再爬上一辆开往江西萍乡的火车,到了醴陵,父亲获得消息后,将其悄悄接回了家。

  时光飞逝,3年来,段苏权无时无刻不在打听部队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1937年9月的一天,他从北方回来一位老乡的口中得知,红二六军团已经到了陕北,与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听到这些,段苏权兴奋极了,他匆匆地告别了父亲,登上去山西太原的运兵车,在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任弼时同志时,任弼时非常惊讶道:“没想到,真没有想到,好个段苏权,你竟然还活着啊,追悼会我们都给开过了”。

  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段苏权渐渐成长为共和国赫赫有名的将领,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段苏权担任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员,他发现空军司令部上报的战果存在数据不真实,本着实事求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他顶住了重重压力,及时上报给彭老总,后来,这件事就导致空军系统很多领导,受了批评和处分。这一举动,就让他在无意中得罪了很多人,在1955年授衔时,按照他资历,完全可以授予中将军衔,但是,最终只是授予了少将,而且是“暂授少将”,就是因为一些人拿他曾经“3年离队”的历史做文章,这让段苏权将军感到极端委屈,但对革命的忠诚一点也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努力的工作,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今的高径村,既是生态示范村,也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更因为诞生了段苏权等三位共和国将军,被誉为“将军村”。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的大喜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把红色资源挖掘好,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讲好身边红色故事,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无穷力量,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三月渡桃江,江水滔滔不绝。休道人饥马乏,三军心似铁。过关斩将敌胆寒,破贼围千叠。指顾油山在望,喜遂风云合。”这是战斗在湘粤赣边游击战争中的红军高级将领蔡会文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作。

  蔡会文,1908年出生于攸县一个地主家庭。1927年秋,蔡会文随部队参加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并随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参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几年革命斗争的考验,蔡会文迅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红军干部。1930年7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扩编为红一军团。由于蔡会文的杰出才能,他和罗荣桓一起,由毛泽东亲自提议,由支队政委破格提拔为军政委,担任红三军政委。此时的蔡会文年仅22岁。蔡会文凭着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胜利完成了历次反“围剿”任务。国民党当局悬赏八万银元通缉他,“左”倾机会主义者因为他没有坚决执行王明中央的军事冒险方针也指责他,但是蔡会文从来没有动摇过,仍然竭尽全力扑在党的事业上。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举行战略转移。蔡会文受任于危难之际,任赣南军区司令员,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秋天,湘粤赣游击战争形势极其紧张,少数意志薄弱者屈膝变质,有的竟叛逃当了国民党的“剿共游击司令”。蔡会文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节操,他说:“我是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跑到国民党那里去升官发财,不呆在家里搞家业、享清福,而偏偏到这里来吃这个革命的苦?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相信共产主义,我要为它的实现奋斗终生。现在革命并没有失败,而只是处于低潮,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不能悲观失望,更不能动摇叛变!”

  为了开辟湘粤赣边游击根据地,蔡会文带领指战员积极从事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斗争。尽管部队从中央苏区突围出来后一无所有,他仍然教育指战员们把打土豪得来的粮食物资全部发给贫苦农民。后来,敌人对游击根据地大举烧杀,实行“三光”政策,强迫移民并村,切断了游击队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前所未有的艰难环境里,游击队过着非人的生活。为了鼓舞同志们的胜利信心,度过难关,蔡会文跟部下一样,没有房子住,就在山上搭茅棚;没有粮食吃,就啃草根树皮。1935年冬,部队连续半个多月没有见过一粒米星子,战士们仍然跟着蔡会文同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因为大家心中有数,蔡司令员肚子里也同自己一样,装的全是树叶和草根。

  1936年初春,游击队在山上不顾少衣缺食的困难,一直坚持战斗。在一次与粤敌余汉谋部的遭遇战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湘粤赣游击队全被打散。司令员蔡会文身边只有10多名战士,在转移途中又遭到敌人袭击,最后包括司令员在内,只剩下8个人。后因叛徒告密,蔡会文在东边山不幸中弹受伤被捕。敌人寻来一张竹椅,要把蔡会文抬回去请功。他拒绝敌人将他抬走,被敌人残忍地割断喉管,顿时鲜血和草汁、树叶从蔡会文的喉管一齐喷出。蔡会文牺牲时年仅28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是的,蔡会文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他是一个“杨靖宇式的英雄”,他的肚子里装的是草根树叶,但是,他的心里装的是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是为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初心!

  谢谢大家!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4

  甘祖昌式的老红军—邓丹明(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上午好!

  我是株洲市演讲与口才学会xx,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渌口区五中和大家一起分享革命故事,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甘祖昌式老红军”。

  1951年春天,一位身着北方大棉袄的人来到茶陵腰陂区大冲村,他肩上挂着一个斗笠,斗笠上印有“延安”二字,村上的人惊奇地称之为“从延安回来的人”。是的,他就是从延安回来的邓丹明。

  邓丹明18岁离开家乡参加红军,他聪明过人、骁勇善战,长征时当过指导员。有一次,48团政委罗章被敌军围困,增援部队两次施救无功而返,最后王震亲自点名让邓丹明带兵营救。邓丹明不负众望,将罗章成功救出。贺龙事后感叹道:“邓丹明,你真是个猛子呀!”于是,邓丹明就有了一个绰号叫“邓猛子”。

  抗日战争时期,邓丹明担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六连连长,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部下,在田家庄抗日战斗中被评为特等作战模范。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后,邓丹明任后勤部汉庄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生产模范”。后来,茶陵解放的喜讯传至延安,邓丹明便向党组织申请,放弃较好的生活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邓丹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虽然解放近两年了,但依旧是“大冲连大冲,卖柴茅过冬,三天不卖柴,饿死老祖宗”的老样子,邓丹明内心一股带领群众从穷困中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油然而生。

  阳春三月,邓丹明随区委书记梁彪走村串乡,着手第一项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经过他的努力,党支部建立起来了。党员们要选举他当支部书记,他笑眯眯地说:“重担子给年轻人,压得出力气来!”人们关切地说:“你当什么呢?”他爽朗地笑着说:“我当模范兵!”

  后来,他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这一诺言。支部的决议,他带头执行。党的纪律,他带头遵守。每逢外出,事先要向支书请假。1982年10月的一天,湘东铁矿来人请他去矿区讲革命传统,他来不及向支书请假,回来后立即上门向支书说明原因。

  他没当支部书记,却操着支部书记那份心。1956年,大冲村在谢家冲修一座水库,以改变“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穷困面貌。开工之后,邓丹明就像当年战斗在南泥湾一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每天出工最早,收工最迟,风里来,雨里去,一连6个月没离开过工地,更没有进过离工地4里路远的家门,连年节也是在工地过的。这个水库修成后,村里粮食产量年年递增,1991年粮食亩产达到1900多斤。

  “共产党员不能忘记人民群众,要随时随地报答人民群众的恩情。”这是邓丹明常说的一句话。1961年,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家喂养了一头200多斤重的大肥猪。当时,每斤猪肉的市价为8元。乡亲们在想:“老邓这下可要发财了!”宰猪那天,大家争着来买肉。那年头,有钱也难买着肉。但没有想到,邓丹明坚持按国家牌价每斤7毛4分钱的价格出售猪肉。乡亲们乍一听不相信,待问清是真的,谁也不买了,因为心里过意不去:“这不太亏了老邓吗?”邓丹明激动地说:“1930年冬天,我回村搞侦察,大家见我没吃的,这家塞给我几个鸡蛋,那家揣给我几个红薯,可谁问我要过钱啊!敌人进村了,又是乡亲们给了我保护。今天,大家有困难,我手里有一头猪,就趁机向大家捞一把,别说这样做亏心,就是这样想也不行啊!”他终于说服了大家,让全村每户人家都买了肉,一户困难户和一户“五保户”没来,他马上让儿媳各送去1斤。

  1978年,国家测绘总局局长陈外欧将军回到茶陵,召见了邓丹明,并责令有关部门补发其被错误扣除了的三等甲级残废金。邓丹明将国家补发给他的1000多元三等甲级残废金全部捐给国家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说: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是啊,邓丹明是一名久经沙场的红军战士,在革命胜利后,却主动放弃较好的生活条件,回乡务农。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时时想着群众,处处为着群众,为改善群众生活、建设美好家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愧是甘祖昌式的老红军。

  谢谢大家!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封烈士的遗书: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母亲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嘱。遗书的主人是一对年轻伉俪(kangli),著名的共产党人陈觉与赵云霄两位烈士。

  陈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泗汾镇一个富裕家庭。他父亲陈景环,虽然是泗汾首富,但为人正直,家风很好。从陈觉懂事起,父亲就一直谆谆告诫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赵云霄,1906年生,河北阜平(fùpíng)人。

  1925年,陈觉和赵云霄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两人由相识到相知、相恋,最终结为夫妻,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宣誓以革命事业为共同奋斗的目标,为革命奉献一生。1927年学成后回国,便一起投身到那场救国救民的斗争当中。

  1927年9月,赵云霄随陈觉到湖南醴陵参加了秋收起义,不久他们被调回湖南省委机关,组建湘南特委。就在两人为了革命而分离奔波的时候,已怀有身孕的赵云霄于1928年9月因中共湖南省委遭破坏而被捕;10月,陈觉在主持中共湘西特委工作期间,因叛徒出卖在常德被捕。被捕后,赵云霄与陈觉同时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两位共产党人大义凛然,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敌人便匆匆将两人判处死刑。1928年10月14日,年仅25岁陈觉没有能见到自己的尚未出世的孩子,英勇就义。在就义前4天,陈觉给妻子留下了一封生离死别的信。绝笔中饱含着革命志士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子的一往深情、对父母无限的感激和思念。他在信中写道:

  云霄我的爱妻: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或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

  ……

  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是我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父母出国的……我想起了我死后他们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1929年2月的一天,伴随着一声啼哭,一名女婴诞生了!3月26日,赵云霄给孩子喂完最后一次奶,亲了亲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带着不舍的诀别,在长沙从容赴死,年仅23岁。令人痛心的是,被祖父母从监狱接出后抚养的小启明,因体弱多病在4岁时便夭折。在赵云霄就义前,她给自己的女儿也写了一封遗书。她写道:

  启明我的小宝贝: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在有了你4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于(到)陆军监狱署来了……小宝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可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把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英雄已逝魂还在,巍巍青山缅忠灵。陈觉和赵云霄临危不惧、舍身取义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千百万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谢谢大家!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xx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一门必修课。

  习近平时强调,要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此,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风风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令每一位党员开卷有益。而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党92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只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党史国史,进一步把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发展史搞清楚,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为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添砖加瓦,早日实现美好中国梦。

  篇二: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xx月xx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xx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我们醴陵,有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经转战三湘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他曾经参加反围剿战争,屡破强敌;他曾经参加伟大的长征,斩关夺隘;他曾经率部抗日,保卫陕甘宁边区;他曾经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他曾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是的,他就是耿彪。

  抗日战争时期,耿彪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他率部驻扎在陕甘宁辖区陇东某县。有一次,一名战士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利益,而且情节很严重,旅部决定按纪律枪毙这名战士。但是,这个消息被当地老百姓知道了。老百姓自发来到部队驻地,来了“黑压压”一大群人,为这名违纪的战士求情。

  耿飚对父老乡亲们说,纪律是必须坚决执行的。老百姓一听,齐刷刷都跪下了,哭着说:“共产党都是好人,就饶了这个战士,让他戴罪立功吧!”耿飚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可是老百姓就是不起来。最后,耿飚只得流着眼泪,接受了群众的请求。

  1991年,耿彪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他再次来到了半个世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边区陇东某县。刚刚吃过晚饭,他住的招待所外面忽然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原来他们在诉说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

  这个县干群关系的恶化,使耿飚感到震惊,也深为痛心。于是,耿飚召集省地县的干部讲了一次话,他没有批评、没有责备,只是讲述了50多年前,这个县的老百姓为八路军战士求情的故事。

  故事说完了,耿飚激动地大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耿飚一问惊人,全场鸦雀无声……

  “耿飚之问”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有名的典故,成为党员干部在处理党群关系上时常会想起的问题。

  “耿飚之问”,是深刻的,是尖锐的,或许还是“逆耳”的,但是,我们必须作出回答。“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值得我们每一个干部想一想。

  也许老百姓还“会”。这几十年,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百姓还是“满意”、“拥护”和“赞成”的,即便我们犯了错误,他们也会谅解,也会“求情”。

  但是,也可能“不会”。我们党员干部仍然面临着脱离群众这个“最大的危险”。有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迫切需求久拖不决,以致于“群众意见很大”;甚至有些领导干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走向了腐败堕落。当我们党惩处这些腐败分子的时候,老百姓不是用膝盖表明自己的态度——跪地求情,而是用双手表明自己的态度——拍手称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让我们深刻地想一想“耿飚之问”,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抱定不变的初心继续前进,用我们的行动作出让人民满意的回答!

  谢谢大家!

党史故事演讲稿篇8

  党史故事《董存瑞》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我很荣幸能

  站在这个讲台上讲一讲我心目中的英雄。在革命历史长河中,有多少

  保卫祖国而牺牲生命的人。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著名战斗英雄、

  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用血肉之躯挺身而出炸碉堡的人,一个为

  革命胜利而付出生命的人,他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那是在1948年5月,我军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连

  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敌人在隆化中学的

  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当部队一路向前挺进,遇到暗

  堡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射过来,战士们一个个纷纷倒下,在这

  十分危机的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去炸毁暗堡。董存瑞说:

  “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同意了,并深情地望着他说:

  “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

  冲向暗堡,到了桥下,董存瑞的腿已经中弹出血,可他全然不顾,他

  发现这座桥无沟无楞,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这时嘹亮的主

  攻号角响起来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

  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敌人的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

  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

  让更多战士牺牲,他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念头:为新中国而战。于是,

  他毫不犹豫地站在桥中央,左手举起炸药包紧紧帖住桥下的暗堡壁,

  董存瑞巍然屹立,纹丝不动,仿佛一尊雕像,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只听见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

  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

  粉碎。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一年仅19岁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去了,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

  功勋。英雄董存瑞人生的最后时刻是这样的精彩,好象是天空绽放的礼花光

  彩夺目,好象是夜空划过的流星万人瞩目。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

  国的解放.

  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好好学习是我现{党史国史演讲稿}.

  在应该做的,我们要祖国在心中,为祖国学习;我们要不怕困难,消

  灭学习中的每一个碉堡;我们要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因为只有好好

  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愿董存瑞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dangtuanzhijia/29820.html

《党史故事演讲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