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美

【www.myplaymate.cn--工作计划】

浅析,读音qiǎn xī,汉语词语,即谈一个问题,只讲个大概,不用很深入的进行分析。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美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美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一部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它的思想艺术成就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是封建社会小说发展的巅峰。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那么,林黛玉——这位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女性,便是这座文学宫殿中一颗最美丽动人的珍珠。

为什么女儿国中百花争艳,唯独林黛玉最能牵动读者衷肠,最具隽永的艺术魅力呢?林黛玉的非凡之美不仅因为她姣好的容颜,更在于她丰富复杂的鲜明个性,柔弱而又孤傲的矛盾的性格,在于她无与伦比的优美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内美外显、内外皆美的艺术形象。

下面仅就林黛玉的语言,即口头表达(口语)和文字表达(书面语)两方面来浅析林黛玉的语言美。

看过《红楼梦》的许多人都认为林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些“小性儿”“小心眼儿”,其说话尖酸刻薄,爱说便说,爱恼便恼。其实,那是林黛玉一往纯真、毫无矫饰的体现。而且,林黛玉眼光明亮,说话灵活、锐利、幽默、诙谐,是一个会说话且说出话来很俊听的机灵人。

例如:第三回,林黛玉别父进了贾府,初见贾母、众姐妹时,姐妹们问她都读了什么书,黛玉回答:“只读到《四书》”。她又反过来问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说:“念什么书,只不过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一句戏言让心细的黛玉记住了。待见了宝玉,宝玉问:“妹妹念什么书时”,黛玉答道:“不曾读过什么书。”由此可见,抱着“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要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的黛玉是位善于自我保护、反应灵敏、“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明人。

同是第三回,王夫人领黛玉去拜见两位舅舅,在此过程中王夫人对黛玉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中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的这些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林黛玉因赔笑道:“舅母所说的,可是这位衔玉而生的哥哥?在家时听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姐妹中性情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姐妹们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令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一番合情合理又不卑不亢的表白,说得王夫人点头含笑。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和黛玉同去探金钗,晚饭时喝酒到半晌,宝玉的乳母李嬷嬷上来拦阻,宝玉立即没了兴致,这时黛玉先忙说道“别扫大家的兴”。李嬷嬷让黛玉劝劝宝玉,别助着他。黛玉说道:“你这妈妈也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不是不给他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了”。又言:“姨太太这里,况又不常来的,你必要管着,想是怕姨太太这里惯了他,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呢!”宝钗也忍不住笑了,把黛玉腮上一拧:“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让人恼不是,喜欢又不是。”林黛玉的这种趁势发话,能把握分寸,既批评了奴态十足的倚老卖老的李嬷嬷,又从侧面适当地拉近了和薛姨妈的距离,显得机趣自然,又斗榫合缝。

宝玉因一连串事故,最后受贾环的陷害,遭父毒打,几乎丧命,黛玉哭得两眼如桃,不敢见人,偷从后门进来看宝玉,抽泣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挤出一句:“你从今可都改了罢(!)”黛玉的话含蓄曲折,意味深长,似劝诫、似疑问、似试探、似印证——从今以后情形大异了,在这样的压力下,你的主意该怎样才好?宝玉堪称黛玉知己,完全明白她内心深处的内蕴,毫不犹豫地回答她:“你放心,我就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愿意的。”这种雷轰电掣般的话语,如千斤之重,深深地印在黛玉的心上,从此不似以前那般疑惑了。

在等级森严、人际关系复杂的贾府内部,黛玉和宝玉的感情既不能公开发展,又受家族势力的牵绊。况在,在金玉良缘的阴影下,黛玉的聪明自然看到了这种感情很容易被击碎,因此,在与宝玉的关系上,心弦绷得很紧,十分敏锐地注视着宝玉的感情动向。

第二十八回,宝玉见宝钗褪香串时丰泽肌肤,动了羡慕之心,呆呆的。宝钗扔下串子回身要走,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因问她怎站在风口里,黛玉笑道:“何曾不在房里来着?指因听到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哪呢儿?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边说边将手中的绢子一甩,打在宝玉眼上,吓的宝玉“嗳呦”一声。在这里,黛玉以呆雁比喻宝玉的失态,脸上笑着,心里却酸着,嘴里的话却幽默逗人。一番形象的比喻后,黛玉终于说出“心里有妹妹,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这句话透出黛玉内心隐隐的悲伤。黛玉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是经过一番磨砺和反省后的含而不露,同时以调皮话、俏皮话,度过和情敌、爱人三个人在一起的尴尬局面。

林黛玉自幼失去父母,孤身投奔贾府,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上的觉醒,使她想到了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和柔弱多病的身体。看到了等级森严的贾府人际关系复杂的严酷现实,使她敏感的少女之心意识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感到了获得爱的渺茫,孤独无依的她不甘心,却找不到任何依靠的力量。于是孤独、寂寞、悲哀的思绪紧紧包围着她。她不愿融于贾府的卑俗中,因而显得孤傲和不合群。但是黛玉毕竟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她并不是天生冷傲、孤僻的,相反,她渴望温暖,渴望亲情。

《红楼梦》四十二回中,黛玉见宝钗为惜春开画料单,要了“水缸箱子来”便笑着拉探春道:“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因而宝钗笑着要拧她的脸,黛玉忙央告:“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深浅轻重,做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还求谁去?”众人见她说得怪可怜的,都说情放了她,宝钗就放了她,黛玉就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也不饶人的。”宝钗笑指她到:“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由此可见,林黛玉也是一位开朗活泼、诚挚天真的少女。在贾府中她能左右逢源,获得了老太太的宠爱和众人的喜欢。只不过,她的洁身自好、绝不向封建势力和庸俗偏见投降的品质,不愿同流合污的纯洁灵魂使她忍辱负重,傲然挺立于贾府这个污泥潭中。这种独立的人格之美,高尚而纯洁,清丽而丰富,含蓄而深沉,在黛玉的一言一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林黛玉的文字技巧也是作者曹雪芹写作技巧的一大体现。黛玉是一位心思缜密,才思敏捷的才女。她极善从草木的枯荣飘零中感受到爱情的挫折和生存的悲苦。她的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花开和风霜,花象征独立人格和纯洁心性,风霜则暗示使花和女儿受到摧残的力量。黛玉的一生便是在风霜的打击下和迫害中保持着心香一瓣。“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摧雨打”“漂泊亦如人命薄,”……诉凄凉。抒忧愁,叹薄命,是黛玉言情的基调。黛玉以她敏锐的思绪,生动的妙笔,用诗、用词展示了深厚、自由、动人的精神世界。使读者始终被笼罩在林黛玉强大的叛逆的精神力量里。让我们感到,在一片天真中唤出人性美和人情美的黛玉令人景仰。在迷茫中回归现实的弱黛玉更使人同情,促人深思。

林黛玉的语言美仅是林黛玉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一句话,一首诗构成了她精神世界的每个层次、每个侧面。使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丰富而动人。让人们看到了黑暗势力怎样将一个天真纯洁、美丽而充满才情的黛玉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曹雪芹准确地把握了语言技巧,并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因而创造出林黛玉这一光彩照人的文学艺术形象。而林黛玉的语言美在这一文学形象中闪耀隽永的艺术魅力,给不同时代的读者以强烈的、充分的、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shiyongfanwen/28480.html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