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习爷爷的故事

【www.myplaymate.cn--话题作文】

  故事是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的文学体裁。它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听习爷爷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听习爷爷的故事

  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在镇中心小学,习爷爷走进了五(1)中队,亲切询问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习爷爷向同学们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希望。

  坐在第一排的陈正杭听到习爷爷的话,无比激动:“习爷爷说得太对了,我们需要努力锻炼,补齐自己的短板,让小伙伴们拥有强健体魄。”

  “豆芽菜”变身“小健将”

  以前的正杭特别不喜欢运动,瘦得像根“小豆芽”,还时常生病。8岁的时候,爸妈一咬牙给他报了培训班,学街舞和跆拳道。从镇里到安康市单程要30公里,每逢周六日,正杭都要早早起床赶去训练。

  这样坚持了一年,正杭结实多了,也越来越喜欢这两项运动。没想到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正杭:“路程很远太不方便,训练又很辛苦,咱们不学了行吗?”正杭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喜欢街舞和跆拳道,可以强身健体,长大了还可以保护你们……”为了让爸爸妈妈少操心,正杭开始自己去上培训班。

  如今正杭已经可以做出很多炫酷的街舞动作,还拿到了跆拳道的“红带”,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红领巾小健将”。

  “小健将”成为“小榜样”

  “我们出个街舞节目吧!”二年级下学期,“六一”将至,学校要举行一次文艺展演。中队有好几个男生都想上台表演,却没有适合的节目。看到队员们羡慕的神情,他就开始主动教队员们跳街舞。

  “好啊,练起来!”4名队员迅速加入,一个特别不爱运动的队员也被拉了进来。可刚练了几天,队员们就打起了退堂鼓,有的说动作太复杂,总也练不好;有的说要完成作业才能练习,没有时间。

  正杭很着急,但再难他也不放弃。他常用“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鼓励自己和队员们。有个“大鹏展翅”的动作,手臂要先收回来再打开才好看,可队员们总是做不好。“来,大家看我……”正杭耐心地带领大家一遍遍练,十几次才过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文艺展演中,他们的节目得到了小伙伴们的掌声。演出的成功让队员们有了自信。从那以后,每当有展演、比赛,正杭都会组织大家排练节目,带领队员们练起来、动起来。“原来运动也挺有意思!”梓轩开始自觉地练习跑步、打羽毛球。还有队员通过运动改掉了做事拖沓的习惯,期末考试成绩也提高了。

  辅导员朱老师说陈正杭是个好榜样,夸他“像个小太阳,照亮了周围的伙伴”。

  “小榜样”做好“小骨干”

  不管什么事,正杭都是自己先努力做好,然后再去帮大家,所以队员们都服他,愿意听他的。四年级下学期,正杭被推选为中队长,作为中队的“小骨干”,他的干劲儿更足了。

  今年“六一”,五(1)中队计划举行“牢记教导健体魄”主题队会活动。在大队辅导员陈老师的指导下,正杭和队员们开动脑筋策划活动方案。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把队会的地点由教室搬到操场上,因为大家打算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体育特长。队员们踊跃报名:校足球队的胡崇杨报名展示足球射门,跳绳最快的王佳宜报名展示计时跳绳,喜欢篮球的石国辉报名展示篮球技巧……

  队旗飘扬,队歌嘹亮,正杭主持的主题队会开始啦!

  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主办的“让红领巾更加鲜艳”网上主题队日活动中,也播出了正杭所在中队的这次活动。正杭和队员们特别开心,因为他们想要告诉全国的小伙伴——习爷爷的教导,我们牢牢记心间!

  听习爷爷的故事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习近平爷爷在2016年10月14日的《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一文上说过:“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后来看得更多的是政治类书籍。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听习爷爷的故事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小故事是由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黑萌贵口述的:

  大概是1972年12月,我们七个人从延安坐汽车到铜川,再从铜川坐火车去成都。因为要去四川去学习怎么办沼气,所以在火车上大家都特别兴奋,期盼之情非常强烈。这期盼源自什么呢?虽然陕北产煤产油,但是老百姓买不起。四川人民用上沼气以后,农村解决了烧柴问题、做饭问题、点灯问题,甚至解决了用沼气发电问题。这些都是陕北最需要的解决的。习近平又是大队书记,这些问题也正是他当时首先遇到的问题,要解决农村的生活面貌和困难,首先就要从这些问题着手,所以大家一路上讨论得特别热烈。

  习近平那时年纪很小,但是很稳重,做事情很认真,是个实实在在想问题、爱思考的人,话语很少,比较内秀,没有一些干部子弟那种张扬。我和他是在延川县集合要出发了才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你是知青我也是知青,就这么认识了。在陕北插队的知青,不管你是干部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大家地位是一样的。

  印象深的就是途中曾经遇到的危险。那时我们参观大邑县,在回成都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我们的车要从山区进入成都平原,由于山路陡峭,车子打滑,突然180度大转弯,一下子撞在山边上,我们当时都在车上,万一再刹不住就掉进悬崖了,特别危险,大家都吓坏了。

  还有,我们去的有些县是血吸虫病比较严重的地方,哪儿的水污染严重。我们到乡下去学习办沼气,要蹚河沟,要踩水,很容易传染到血吸虫病。但是近平和我们都没在意,就想着一定要完成好这次学习任务。到了县招待所,人家专门准备了干净的水让我们洗脸,说你们北方来的,抵抗力比他们当地人差,怕我们传染上。我们就是这样去学习的。

  那次学习,还有一个小插曲。四川德阳县是我们计划参观的一个重点,那里有一个机械厂,把柴油机改造后,不用柴油而是直接用沼气带动柴油机,发动柴油机以后带动电动机发电。我们到了他们那儿,他们的技术员外出学习了,几天后才能回来。于是我和习近平就跟张之森建议,请他们先回去,我们俩再等两天,到德阳把东西拿上以后就回来。张之森同意了。在工厂等人期间,我俩去了一趟都江堰、峨眉山。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拿公款旅游,实际上我们完全是用自己的钱去的,回去报销也只报销从成都到陕北的火车票和在德阳办事的住宿费。我们在峨眉山是住在山上,也没花什么钱。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去峨眉山、都江堰,包括二郎庙的时候,我发现习近平有一个特点:凡是那里门上的对联,不管是峨眉山寺庙里的,还是青城山的,他几乎都很认真的抄写下来,然后细细品味。我们在峨眉山上住了三夜,还见到了大学生毕业来当尼姑的,近平还和他们聊,你们为什么不上学而来当尼姑?原来有的是厌世了,有的是家里逼婚,还有的是想通过这个考一个宗教学院,也是一个出路。在寺庙借住的时候,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僧人,近平也和他们聊:你们在这儿守着这个寺庙怎么解决生活问题?你们每天想的是什么等等。

  峨眉上海拔3100多米,整个山上就没见几个人,就我们两个爬山。刚开始下雨,后来下雪、下冰雹,路就那么窄,哪有现在这么宽,我们是揪着树枝和叶子向上爬,用了两天才爬上去。在山上除了住寺庙,我们就住在天文站,给人家10块钱。吃人家一碗米饭,炒上个菜,真是很贵的。我们还看了日出,还看到所谓“佛光”。峨眉山是佛教圣地,峨眉山普贤菩萨所讲的佛学思想,就是知和行。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很多东西,他的很多讲话,也强调知行合一。首先是知,知就是个人的社会实践和体验,你知透了、知明白了,你才知道该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他的治国理念中,知和行是贯穿始终的。

   从这些事情我们发现近平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从他见了好对联就抄下来,遇到新鲜事就想刨根问底,再联系他插队期间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学习,都说明近平是一个崇学尚读的人,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zuowendaquan/27055.html

《听习爷爷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