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诗歌

【www.myplaymate.cn--说明文】

  诗来源于生活。诗是生活大海的闪光。把诗与生活隔开,就无法认识诗的内容本质。在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诗歌。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化建设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建设诗歌

  【摘要】诗教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史上的一种优良传统。诗教富于情味,具有感染力。运用诗教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融洽师生感情,建设一个诗意的语文世界。

   【关键词】诗教艺术素质教育诗意语文

  中国自古即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家,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诗教,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年来,广西北流市积极探索“诗词文化进课堂”,发扬诗教之功能,为青少年成长建构诗意之人生,这也是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诗词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密切相关,笔者认为:诗词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和教学外逐步推开、深入,从而建设一个诗意的语文世界。

   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诗词文化传统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其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因而,让中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学生语感的积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自然形成;还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情结的生成,因为古诗诵读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鼎盛的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无不充满了可读可颂、可学可书的经典,这无疑是我们开展诗词教育的极其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收集、挖掘有效的乡土诗词文化资源,编制成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更要开设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家乡的诗词资源中感悟经典,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诗词育德,并在诗词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展资源、丰富资源,绽放出诗词教育的活力。多年来,每一期凝聚着北流众多诗词爱好者心血的《勾漏诗词》、《漆诗刊》送进全市各中小学校。同时,在少年宫成立了广西第一家县级青少年诗社,在平政镇作豫初中成立了北流市第一家校园诗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少儿诗报《北流青少年诗报》。这些,都营造了“诗教进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诗化育人环境,营造诗香校园

   诗化的校园是最富生命力的校园,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校园。诗化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语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奠定文化根基,还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学校橱窗、标语、教室外墙甚至教室布置、黑板报等各方面的宣传作用,让学生走到哪里都能感觉诗词的存在,时时处在浓浓的诗意校园中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诗化的育人环境,扩大语文诗化教学的成果,让校园里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诗的芳香,努力把校园建成一首可诵的“诗”。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诗词教育纳入校本教研计划

   安排常规化的诵读,并利用广播、校刊等激发学生学习诗词、进行创作的热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本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努力挖掘诗化教育的内涵,创设高质量的教学,达到诗意的和谐交融,让语文课焕发出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并让学生逐步喜欢读经典诗词、学作诗。诗词是语文教材里最特殊的部分,教学诗词要“三多三少”: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2.加强班级诗词文化建设

   把班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让人走进每一个教室,都可以闻到一股股墨香,一阵阵书香,仿佛置身于诗海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明的、优雅的、诗化的濡染和熏陶,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发动学生参与校园警语的创意设计

   让学生们动脑动手,创作充满诗化的规劝语,诗化了学生的眼睛和心灵,诗化学生眼中的生活和心中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4.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的教育功能

   注重育人环境的诗化,特别在学生的画展、风采展示等栏目方面,尽可能运用意境高远的古诗作为题目,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欲与天公试比高”、“桃李满天下”、“满园春色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学生们的书法作品,我们也经常选一些品位比较高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等。

   三、开展诗词教育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对学生的诗歌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外部的诗意环境,更应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诗词文化知识讲座、诗词吟诵、诗词创作、诗词大赛及兴趣班、专题性采风实践活动等,尤其是开展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使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到诗词学习的无穷乐趣,激发、维持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并感受家乡文人墨客的情怀,使其在悄无声息的熏染、锤炼中逐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修养和品质。特别是要根据学校团队的工作计划,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诗怡情、以诗激趣、以诗迪智、以诗育人”的理念,开展富有生机、充满诗意的班队主题活动,如“走进诗人”、“找春天”、“中秋颂月”、“看看谁背得最多”等,为诗词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笔者所在的广西北流市,最近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教研室、市教育团工委、市诗词学会、市青少年诗社积极参与,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诗教进校园”活动,通过诵诗、赏诗、作诗、画诗、用诗等形式,成为北流教育文化建设、申报“全国诗词之市”的一大亮点。市诗词学会组织老诗人编写了普及诗词知识的教材,并到中小学校作诗词文化讲座,指导中小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教育活动,传承经典,以诗育人的氛围较浓。

   诗词是民族的心声,是文化的载体,是育人的好形式。“诗教”的回归,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的回归,在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中,万万不可忽视诗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山人,诗教:薪火相承的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8-4-25(5).

   [2]罗建中,重视诗教谱写情操[N],中国教育报,2010-2-12(4).

   [3]钱梦龙、陈钟梁、钱涛、黄玉峰、郑桂华等,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北大中文论坛,2009-4-16.

  文化建设诗歌

  《尚书·虞书》中“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中“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这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也就是在远古时期人们表演诗、歌、乐、舞是一个整体节目。随着社会内容的不断完善进而诗、歌、乐、舞区分为单一体系。

  歌舞在远古时期是人们在劳动中为了解除枯燥,缓解疲惫丰富生活的附属品。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增加了实际词语进行描述情感世界,便形成了诗歌结合的最初形式。

  文字产生后,为了便于将生活经验传授给后代,自然而然简单形象的将经验记录下来。平时大家团体活动就会以歌舞形式表演并附加上美妙的吟唱。诗歌本是一体,传播中曲调很难存世,所以文字性的诗成了现在诗歌的代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从音乐形式上大体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个地区的地方乐调;“雅”为正,属于朝廷正乐,多为贵族祈丰年、颂祖德、祭祀之诗歌;“颂”为宗庙祭祀诗歌。

  《诗经》原有古诗3000篇,作为儒学经典,孔子根据礼仪标准编选了300篇,整理出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诗经》影响到了全世界。18世纪以后出现了不同文字的译本传播他国。

  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他浪漫主义的代表创作《楚辞》,被大家熟知的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佳作。从屈原开始,我国古代诗歌才开启了全新的创作时代。

  汉乐府则是《诗经》后古代名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开拓了叙事的现实主义新风,同时是五言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女性题材作品占有重要位置。

  南北朝长期对峙,文化民俗相差明显,南朝民歌反应人们纯洁真挚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豪放广阔。形式五言四句为主,南北朝民歌则为唐代诗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永明体在创作理念上提出了四声八病,已领了诗歌艺术技巧上的变革,标志着我国古体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古体诗”走向了认为艺术的“近体诗”,给人为艺术发展做了初始的奠基。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并盛行起来,且格律严整,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使得形式整齐,节奏和谐。近体诗包裹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局、七言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三种。规范了诗歌创作同时也增加了创作难度。

  宋代的诗歌雅俗兼备,北宋时期诗歌的全面繁荣,诗歌内容丰富且风格多样化,产生了“白体派”、“西昆体”、“晚唐派”等等。南宋时期诗歌的风格或爱国豪放,或浪漫主义。产生了词,也叫长短句。

  元代则经历了初期的婉约古朴豪放,到中期描写少数民族的作品,末期则披露社会黑暗和阶级矛盾。明代的则出现了“台阁体”、“弘正体”、“竟陵体”。元明改诗歌为曲。

  清代初期出现了“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到了现代有了不拘一格的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蕴丰富,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又称“白话诗”,

  文化建设诗歌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苹洲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中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成长。 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zuowendaquan/25988.html

《文化建设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