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行心得体会12篇

【www.myplaymate.cn--心得体会】

       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延安之行心得体会12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1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__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而在这块土地上所孕育的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去延安瞻仰它的风采,踏寻革命的足迹,缅怀先烈的事迹,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学院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为期五天半的延安现地教学。我很荣幸的得到了本次参观学习的机会,几天下来,感慨很多,收获很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
  5月19日早晨 7:00分正点出发的,带着领导的信任和嘱托,在带队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一百三十余人踏上了去往延安的红色征程,此时窗外濛濛细雨。平时由于各自工作的关系全队学员很难相聚,借此机会我们相聚在一起。带队的领导想的很周全。不仅提前为我们准备行程表、还备了干粮,医药箱等等。路上准备了很多陕北民歌供大家欣赏,组成几组打扑克游戏,这也是大家沟通一种方式吧!
  5月19日早上由西安乘火车8个小时左右,看到了黄土地、黄皮肤,大家真正体会到了陕北一带的壮观景象,就像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样渊源流长,同时也留下了革命时期_等老一辈革命家深深的脚印。觉得自己这次红色之旅收获特别大,大家相互交流,从中又感悟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为我们的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随后抵达延安。沿途山路崎岖陡峭。
  之后的五天中,我们利用四天半的时间,不顾旅途疲劳,进行了延安现地教学,时间虽短,但我们参观教学的地方却很多,首先我们奔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延安十三年历史浓缩——革命纪念馆。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勇往直前、团结奋进的精神。学习延安革命历史资料,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延安革命精神,心潮起伏、感悟颇深。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在革命遗迹上重现历史画面,对先烈的光辉奋斗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延安精神精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接着我们参观了中共七大会议旧址——杨家岭。在中共大礼堂里随着讲解员大家齐唱东方红,心里无比骄傲自豪。同时参观了杨家岭的小菜园,_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的石桌石凳,在此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之后我们在枣园革命旧址(书记处礼堂、任弼时、周恩来、张闻天、_、朱德、刘少奇旧居等)参观革命前辈的故居,瞻仰珍贵图片中领袖的音容笑貌。这里的一切都让大家驻足流连,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_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期间我们还去了南泥湾以及三战三捷原址,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业。最后我们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乘车来到了宝塔山脚下,宝塔山的高度不算太高,却有一种不能言表的气势。在巍巍宝山下听导游讲革命故事,1936-1948年期间延安市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感悟到在新的历史时期,缔造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面对现在,我们在工作的岗位上,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我们在那里集体留影,珍惜着祖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大好河山,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和勤奋工作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
  四天半的时间很快过去了,5月24日中午开始返程。在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先辈为了和平和自由或者说是事业,他们都是经过很多挫折,经过自己团队的努力才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创造了现在的可喜成绩,这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工作好似革命,要坚持到底、珍惜这一切,这样才能创造成绩。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三五九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等的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理解。延安之行,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坚定了发扬延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新的形势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做好基层的岗位工作,努力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2

  在公用事业局机关党委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了为期5天的党性教育培训。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亲身体会到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了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收获满满。

  我们在延安市委党校聆听了老师们的精彩讲授,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的整体了解,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再度挖掘。之后分别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等接受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置身革命旧址,我的思绪一次次被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想象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斗争景象,想象着革命领袖在窑洞内为几万万同胞,奋笔疾书,夙兴夜寐,甚至连脚上的棉鞋被火盆烤着了都全然不知的场景,我再一次被震撼了,不断思考着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回顾党的历史,从上海建党到长征胜利,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运筹西柏坡到建政北平,每一次决定性的胜利,都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党和社会建设新时期的今天,虽然物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依旧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善于通过发挥自身力量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服务州城公用事业的实际能力。

  延安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总结革命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主席许多耳熟能详的著作,例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加速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实现了中国革命路线的裁弯取直。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要努力将理论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打破固有思维的藩篱,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服务效能。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延安的黄色大地上涌现出了张思德、白求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者,他们的精神成为我们可以沿用至今的精神食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公用事业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州城人民做好水、气、热的供给服务,落实到我们每一位公用事业人,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好。

  学习延安精神不但要存至于心更要见之于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延安精神化作服务州城人民的激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推动公用事业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3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__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而在这块土地上所孕育的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去延安瞻仰它的风采,踏寻革命的足迹,缅怀先烈的事迹,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学院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为期五天半的延安现地教学。我很荣幸的得到了本次参观学习的机会,几天下来,感慨很多,收获很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
  5月19日早晨 7:00分正点出发的,带着领导的信任和嘱托,在带队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一百三十余人踏上了去往延安的红色征程,此时窗外濛濛细雨。平时由于各自工作的关系全队学员很难相聚,借此机会我们相聚在一起。带队的领导想的很周全。不仅提前为我们准备行程表、还备了干粮,医药箱等等。路上准备了很多陕北民歌供大家欣赏,组成几组打扑克游戏,这也是大家沟通一种方式吧!
  5月19日早上由西安乘火车8个小时左右,看到了黄土地、黄皮肤,大家真正体会到了陕北一带的壮观景象,就像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样渊源流长,同时也留下了革命时期_等老一辈革命家深深的脚印。觉得自己这次红色之旅收获特别大,大家相互交流,从中又感悟到了团队的重要性,为我们的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随后抵达延安。沿途山路崎岖陡峭。
  之后的五天中,我们利用四天半的时间,不顾旅途疲劳,进行了延安现地教学,时间虽短,但我们参观教学的地方却很多,首先我们奔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延安十三年历史浓缩——革命纪念馆。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勇往直前、团结奋进的精神。学习延安革命历史资料,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延安革命精神,心潮起伏、感悟颇深。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在革命遗迹上重现历史画面,对先烈的光辉奋斗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延安精神精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接着我们参观了中共七大会议旧址——杨家岭。在中共大礼堂里随着讲解员大家齐唱东方红,心里无比骄傲自豪。同时参观了杨家岭的小菜园,_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的石桌石凳,在此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之后我们在枣园革命旧址(书记处礼堂、任弼时、周恩来、张闻天、_、朱德、刘少奇旧居等)参观革命前辈的故居,瞻仰珍贵图片中领袖的音容笑貌。这里的一切都让大家驻足流连,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_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期间我们还去了南泥湾以及三战三捷原址,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业。最后我们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乘车来到了宝塔山脚下,宝塔山的高度不算太高,却有一种不能言表的气势。在巍巍宝山下听导游讲革命故事,1936-1948年期间延安市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感悟到在新的历史时期,缔造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面对现在,我们在工作的岗位上,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我们在那里集体留影,珍惜着祖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大好河山,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和勤奋工作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
  四天半的时间很快过去了,5月24日中午开始返程。在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先辈为了和平和自由或者说是事业,他们都是经过很多挫折,经过自己团队的努力才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创造了现在的可喜成绩,这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工作好似革命,要坚持到底、珍惜这一切,这样才能创造成绩。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三五九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等的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理解。延安之行,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坚定了发扬延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新的形势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做好基层的岗位工作,努力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4

  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延安党员干部、生产及管理骨干培训班。通过一周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是收获颇丰。杨家岭、梁家河、南泥湾、枣园、宝塔山等,那一串串从历史课本里变得熟悉的地名,如今变得越发真切。果真应验了那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生活过的黄土地上,我对延安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向往。
  在延安,简陋的窑洞,朴素的陈设,珍贵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缅怀先烈的同时,体会延安精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前辈在严峻形势下追求理想的艰辛。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通过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再现了革命延安的生产、生活、战争、人文情况,使我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近十三年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历史。这几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加深了认识,激发了思考。
  延安一行使我对“延安精神”有了全面的理解。这次学习将作为我以后工作的新起点,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学以致用,提高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融会贯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投入今后的工作中。
  公司现在处于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但是我想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是暂时的,也是能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难与我党当年在延安时期面对的困难相比,不值得一提。延安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更多,要面对艰难的形式,艰苦的生活,还要在当时的事业与家庭、亲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现如今的我们也应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为了杭电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5

 

  在公用事业局机关党委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了为期5天的党性教育培训。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亲身体会到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了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收获满满。
  我们在延安市委党校聆听了老师们的精彩讲授,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的整体了解,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再度挖掘。之后分别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等接受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置身革命旧址,我的思绪一次次被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想象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斗争景象,想象着革命领袖在窑洞内为几万万同胞,奋笔疾书,夙兴夜寐,甚至连脚上的棉鞋被火盆烤着了都全然不知的场景,我再一次被震撼了,不断思考着什么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回顾党的历史,从上海建党到长征胜利,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运筹西柏坡到建政北平,每一次决定性的胜利,都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党和社会建设新时期的今天,虽然物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依旧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善于通过发挥自身力量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服务州城公用事业的实际能力。
  延安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总结革命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主席许多耳熟能详的著作,例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加速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实现了中国革命路线的裁弯取直。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要努力将理论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打破固有思维的藩篱,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服务效能。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延安的黄色大地上涌现出了张思德、白求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者,他们的精神成为我们可以沿用至今的精神食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公用事业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州城人民做好水、气、热的供给服务,落实到我们每一位公用事业人,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好。
  学习延安精神不但要存至于心更要见之于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延安精神化作服务州城人民的激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推动公用事业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6

  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7月上中旬到延安参加培训学习。穿越时空,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
  学习,在艰苦环境中养成自觉。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与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参观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最重要的思想原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章。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成为了党的生命线,用实事求是破除教条主义指导整风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而又异常复杂的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党中央在延安13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对中国国情进行透彻分析,正确的解决了怎样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实践证明,理论创新非常重要,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以研究和解决中国时代性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写在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步调,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胜利前进。
  为民,应永远遵循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5日,红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于9月8日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发表,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遵循这个根本宗旨,我们党的领导人做到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当时陕甘宁边区存在机构庞大与经济极具困难的矛盾,群众提了意见,并且说了一些闲话,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于是,及时出台了“减征公粮”、“精兵简政”等政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动员自己动手,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解决物质匮乏的困难。在反思老百姓的闲言闲语中,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密切党群关系“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认为延安不是九天之上,也不是九天之下,群众有意见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要虚心听取。要习惯听闲话,准备多听闲话,“把各种闲话都引到自己的责任上来”,要“像拣破铜烂铁一样将不同意见收集起来,经过熔化,准备修正我们思想上,工作上的毛病和错误,以减少我们工作中的盲目性。”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和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延安,出思想出精神的圣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宝库。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7

  近日,我有幸参加县纪委监委组织前往延安学习的干部培训班。六天的学习,很短暂,但却是我学习收获最多的六天。
  一、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延安是神秘而又令我向往的地方。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东方红,太阳升”的旋律成长,在红色新中国接受的启蒙教育,知道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知道黄土地上孕育了红色政权。然而,这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倍感珍惜。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开办了闻名世界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创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奇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斑驳无语的文物前,在聆听解说员凝重的解说时,我们仿佛回到70年前:那是人民领袖的风采,打补丁的破军服,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那是革命热血青年的献身精神,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一批批地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涌入延安,又一批批地奔赴各地抗日的前线。那是延安可敬可爱的父老乡亲,他们用小米哺育了党中央,哺育了中国革命。那是边区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廉洁的社会风气,团结一心,上下同欲,无坚不摧。“延安作风最终打败了西安作风!”。
  二、学习了解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以及白求恩的国际友爱精神等等。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而所折服。这些先驱们正是用这样的精神力量与敌人抗衡,尽管他们手中有的只是近乎可怜的小米加步枪,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让敌人胆寒,让敌人退却!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我党精神力量的大胜利。
  三、近距离接触到了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的先驱们
  以前所学习、了解到的老一辈革命家是伟大而崇高的,更多的是知道他们的光辉业绩,但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和现场参观,使我近距离的接触到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细节。点点滴滴的平凡,逐渐在我的头脑中汇集起来让他们的形象更加伟大!他们生活在阴冷、潮湿的窑洞中,却胸怀天下安危、民族兴亡;他们面临着国民党、日寇的重重包围、打击,多少次被逼几乎走到绝境,但是他们从未丧失理想、信心,以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发挥集体的智慧,硬是在重重艰难危险中,在黄土高原上杀出了一条血路,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是一个奇迹!可以说包括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抗日战略等决策,哪一个决策失误都可能导致革命失败,但每到决断关头,他们总能准确掌控大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这又是何等的智慧!我为我党拥有这样的智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使我坚信: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不断继承和丰富先辈们的精神和智慧,领导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取得更大胜利,让中华文明闪耀在世界之巅!
  四、较为系统的了解了延安十三年历史知识
  通过延安干部学院老师生动的讲解、革命旧址实地参观、那些珍贵的鲜活的历史照片、图片,我对1935年-1948年中国的历史和我党的历史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一是了解到了这一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与事件背后的原因,比如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七大”,我知道了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都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二是了解到了当时的事件参与者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们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让我了解了很多。同时对于张闻天、王稼祥、张国焘、_、张学良、杨虎城、白求恩、杨步浩曾经做出的贡献,也让我感慨良多。三是对当时中国的大时代背景有了更多侧面的了解。共产国际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国民党的围剿、日本的侵略、人民的疾苦,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也可谓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心中有信仰,奋斗有力量。新的征程已开始,通过这次学习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怀揣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纪检监察工作中。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8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单位策划了这次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的红色之旅。
  久居张家口,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的心!
  我们,参观的非常多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革命先辈,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我将把这次“红色旅游”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工作和学习当中。翼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9

  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7月上中旬到延安参加培训学习。穿越时空,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
  学习,在艰苦环境中养成自觉。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与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参观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最重要的思想原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章。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成为了党的生命线,用实事求是破除教条主义指导整风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而又异常复杂的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党中央在延安13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对中国国情进行透彻分析,正确的解决了怎样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实践证明,理论创新非常重要,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以研究和解决中国时代性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写在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步调,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胜利前进。
  为民,应永远遵循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5日,红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于9月8日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发表,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遵循这个根本宗旨,我们党的领导人做到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当时陕甘宁边区存在机构庞大与经济极具困难的矛盾,群众提了意见,并且说了一些闲话,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于是,及时出台了“减征公粮”、“精兵简政”等政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动员自己动手,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解决物质匮乏的困难。在反思老百姓的闲言闲语中,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密切党群关系“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认为延安不是九天之上,也不是九天之下,群众有意见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要虚心听取。要习惯听闲话,准备多听闲话,“把各种闲话都引到自己的责任上来”,要“像拣破铜烂铁一样将不同意见收集起来,经过熔化,准备修正我们思想上,工作上的毛病和错误,以减少我们工作中的盲目性。”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和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延安,出思想出精神的圣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宝库。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10

  此次有幸随文学院社会实践团一行抵达延安。

  我的家乡在陕西丹凤县,贾平凹《商洛初录》里的龙驹寨,《秦腔》里的清风街便是我的故乡。然而虽说同在陕西,秦岭一隔,对于延安的了解便不那么多。每次车到西安便感觉到家一样的温馨。耳朵里全是乡音,眼睛里全是乡人,心里全是乡情。

  天下着小雨,很快就遇到了前来接应我们的刘君利团长。我们要去的地方延安市吴起县是他的老家。然而虽说同在陕西,秦岭一隔,对彼此的了解便不那么多。我和大多同学一样只知道延安是在陕西北部,有大片大片的黄土地,干旱缺水。不过也就是这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居住和战斗在这里。

  通过这次延安之行,我对陕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离开吴起的时候我就在日记里写道“吴起的热情,吴起的淳朴,吴起的历史都深深吸引着我。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回到这里来。”

  我们来到吴起走访的第一个地方是王洼子乡。在这里我第一次离窑洞那么近,第一次坐在那么宽阔的炕头,第一次吃自己压出来的荞麦面。老乡们对待我们很热情,不停地在那里揉面,我们吃的满头大汗还是兴致不减。对于在农民家里看到的什么都稀奇,面吃了一碗又一碗,相片照了一张又一张。我们还在院里的井台上亲自试着打水。

  当然玩的同时不能忘记任务。马老师给我们分小组派任务,大家分头行动。携带着我们制作的农村问题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以及艾滋病的预防等知识开始走进农家,访问农户。乡亲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上年纪的农民不认识字,我们便一字一句的念给他们,解释给他们听。询问他们对当地政府的满意程度,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从他们的回答看来农民对基层党政机关的工作情况是相当满意的。同时对于我国最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也给予相当肯定。一些小孩子也协助我们完成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调查问卷。从他们的回答来看,绝大多数农民以及他们的小孩都知道“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时事政策。现在的农村青少年基本了解国家大事,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初步认识法律问题,是社会注意建设新时期下成长起来的健康一代。许多人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他们落后,但是仅仅表现在经济上——吃的穿的,他们的思想却是紧紧跟着时代的,他们追求和向往知识。许多农家都养羊致富,并且父母们都教育子女念高中读大学。其中有一户人家的小孩还作为吴起县的优等生被推荐往西安一所中学读书。

  在参加我校师生与王洼子乡政府领导干部座谈会时,我问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乡政府是如何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薛书记笑呵呵的从拉电说起。去年月王洼子乡才做到全村家家通电,农民有了电就买电视,通过广播和新闻每体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大政方针。同时结合教育部门对农民扫盲以及小学初中实现学费全免普及知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而我们这些整天生活在光明里、出没于网络世界里青少年是不是该好好的反思,珍惜当前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服务社会,服务农村,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记得走访完一户农家出来时候一家老小送我们特别远。他们对自己的小孩说:“看看人家大学生!有知识就是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我们带来的是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对于知识的认可啊!那一刻我们是多么自豪,也让人意识道我们担负的责任有多大……

  后来来到延安,我们还参观了枣圆、杨家岭、宝塔山等革命胜地。看到了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年领导居住的地方。革命的环境是艰苦的,可是我们党克服了困难,在这里领导革命最后走向成功。而在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下,我有幸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党员宣誓仪式。铮铮誓言里是我们对我党和国家的信心。作为未来的一代,我们愿意付出我们的青春,将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我们还参观了延安新闻纪念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延安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当年,老一辈新闻出版工作者在党中央领导下,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战斗号令、抗日前线的胜利捷报等喜讯就是通过清凉山的红色电波和一张张报纸,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传向大洋彼岸的。我们学习中文的同学如果以后能在新闻单位就业,更是要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群众呼吸相通,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人民服务。

  一天天的时间总是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就要各自踏上回家的旅途了。晚上我们坐着返程的火车,可是心还在延安游荡。延安给我们流下的印象是终生难忘的。这不仅仅是一次旅游,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火车带着我们离延安越来越远,大家慢慢进入梦乡。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11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单位策划了这次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的红色之旅。
  久居张家口,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的心!
  我们,参观的非常多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革命先辈,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我将把这次“红色旅游”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工作和学习当中。翼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篇12

  前几日,我有幸到延安、西安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感触很多。特别是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还到杨家岭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地,就是在这样在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还要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更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shiyongfanwen/30487.html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