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12篇

【www.myplaymate.cn--工作计划】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防止过激行为。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12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1

  首先,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心理危机这个概念是十分宽泛的:只要是心理的平衡与稳定被打破,使思维或行为有了紊乱就可称作心理危机了。在处理危机大多数人都能恰当的应付,若不能恰当的应对则会产生心理创伤。

  由此不由联系到自身的经历与生活,小危机其实是不断的,稳定的心理与生活常常会遭遇些事情被打乱,虽然是小事,比如孩子的学业问题、夫妻的意见问题、工作的变化问题等,当这些事情突然出现,自己的心理的波动总是有的。可以说是平衡被打破了,不过正如老师所说,这些都“是在非正常情况下人的正常反应”,而且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平衡、破坏、再平衡的过程,如此去想事件与自己的心理变化的时候,就会知道这是种必然,也就会更宽容地接纳、理解自己与别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了。

  其次,心理危机不都是负作用,有时正是它们的出现让人不断地调整自己,让人成长、成熟。而且还可能在某些极度的负面情绪后会出现“灿烂的拐点”,情绪在某一刻就会豁然开朗起来,比如震后人的心理,在悲痛被宣泄后,人们可能对人生与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会更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日子。所以不要惧怕平衡的打破。

  最后,是了解了一些如何面对那些遇到心理危机的人们的方式方法,老师讲了很多,把自己记得的总结归纳一下:

  一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安慰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应该用躯体语言等建立其安全感,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心理指导,使其自我应对了。当然前提是要认同他们的感受,及时给予支持与安全感。还有,要允许他们有一两周的心理适应期,给他们心理缓冲的时间与情绪发泄的出口。

  二是要尽量减少自己和孩子面对一些惨烈的场面,所谓不该听的,不该看的都要避免,因为这些东西会使人印象深刻,使人大脑在“闪回”时不断干扰心理,让人噩梦。

  三是在危机后改变孩子受刺激的环境,如杀伤案后校园设施要变动,免得“触景生情”。

  四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心理危机的出现,重视心理问题,要让人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要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指导,使人正确地应对危机。否则,这些心理危机的受害者有一天可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把伤害带给社会与他人。

  五是,心理危机和人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有关,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会产生心理危机,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的。所以如何指导转变认知是解决危机的一个关键。

  总的来说应该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放在漫漫人生里,都是微小的一瞬,如果能这样想许多事情都可以看开了。当然,如果处理不当,危机没有正确应对,也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2

  一、肇始:基本情况与初步介入

  小明,男,系某学院大三学生。2014年6月6日晚10时许,因为拒绝缴纳寝室电费与室友发生口角,进而演变为与室友相互推搡,之后小明将一把小水果刀扔到地面,以此警告室友“要么捅死室友,要么被室友捅死”。其他同寝同学见状快速将水果刀拾起扔出。当晚11点50分左右,小明在班级群内大量发送以威胁、恐吓为特点的个人发言,班内同学皆认为该生思想偏激未予理会。

  2014年6月7日清晨,小明所在班级及专业多名学生干部向辅导员报告了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并截取了一部分小明在群内的发言图片报给了辅导员A老师。A马上联系上学生干部,当天上午8点半,小明在班长的陪同下一起来到辅导员办公室,经与小明本人近一个小时谈话及进一步了解头天晚上相关情况,辅导员A初步判断该生出现了心理疾病症状,需要进行专业评估与治疗。

  二、启动:干预思路与干预分工

  1.思路:

  (1)干预启动——信息上报,各方联动

  (2)干预初期——专业评估,明确症状,形成决策

  (3)干预中期——(家长到校前)家校充分沟通,个案监护

  (4)干预后期——(家长到校后)多方商议决策,治疗休养

  (5)干预追踪——(学生返校后)学业生活关怀,身心辅导2.干预启动与初期干预

  (1)启动——学院信息上报,作出基本处理接到学生反映情况后,辅导员立即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B老师报告了学生冲突过程及出现的一些症状,B老师初步预判该学生存在疑似症状,需进一步由专业医生确诊。B老师随后向中心主任汇报了相关情况,并联系武东医院心理科医生前来检查与评估。

  辅导员A老师同时将基本情况报告学院党委副书记C,C要求尽快联系专业医生尽快来学校做好诊断,同时安排学生干部做好陪护,确保学生安全。随后C向学生工作部部长汇报了初步情况。

  (2)初期1——医院专业评估,给出诊断意见

  6月7日上午11时,武东医院心理科刘医生到达学校学生工作值班室,在与小明进行了近1个小时的谈话后,告知辅导员A,小明思维联想丰富、夸大事实,躁狂特征明显,而其心理深处自卑感明显,求学压力过大,医生初步判断,小明应是抑郁躁狂双向障碍,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专业心理检查与治疗,但其伤人伤己风险暂时较小,建议家长到校后带学生到医院作一步确诊。

  初期2——多方共同商议,形成干预决策

  学院党委副书记C向学工部部长汇报了该生的具体情况与工作情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反馈了专业医院给出的诊断与建议。学工部部长要求学院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及家庭实际情况,从学生个人健康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家长来校商讨治疗事宜,并为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支持。同时家长到校前做好陪护工作。

  三、应对:有效沟通与争取支持(1)干预启动期

  接到学生危机报告后,在医生前来诊断之前,辅导员A联系上小明父亲,为了先不让家人担心,只是向其父亲询问其家庭基本情况、小明在家中表现及家人对小明在校情况是否了解,并告知其父亲小明的当前情绪状态,并请家长对小明予以更多关心。

  (2)干预初期

  6月7日医院初步诊断后,根据国家《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入院必须经由本人同意或是家长同意,辅导员A再次联系学生家长,征求学生家长对小明入院治疗意见。下午3点左右,小明妈妈电话联系辅导员A,表示不认为小明存在心理疾病,拒绝去医院接受治疗,认为一切问题只是源于小明与室友的矛盾。辅导员A与家长反复沟通,并向家长转述了小明一些有关其家庭的夸大其词的言语,小明妈妈最终同意小明入院检查与治疗,但暂时不愿意来学校配合相关工作。

  (3)干预中期6月7日晚,小明突然无故外出并关机,辅导员联系并告知家长,之后小明开机被找到。6月8日早,小明第二次突然无故外出,辅导员联系并告知家长,小明妈妈在此次通话中告知辅导员A,家长希望小明回家,并希望学校为小明办休学手续。考虑到小明下学期即将步入大四毕业季,副书记C要求A老师暂时搁置其休学手续,继续做家长工作。辅导员告知家长即使办理休学手续,以学生目前心理精神状态,独自返家也存在危险,希望家长来校接回学生,家长未同意。

  为进一步做通家庭的工作,6月9日,辅导员A与小明姐姐取得联系,介绍了其弟在校的情况。该生姐姐表示弟弟小明确有一些令人不解的观念和思维,请求学校予以更多帮助,并表示会力劝其家人会对后期治疗予以配合及支持。6月10日上午,小明妈妈来电,告知辅导员老师即将到校。(4)干预后期

  家长6月11日上午到达武汉,下午学院安排辅导员A及另一名辅导员以及一名学生干部与小明及其妈妈一起出发,于下午4:30到达武东医院。经医生进一步诊断,该生为重度双向情绪障碍,入院治疗。

  四、追踪:构建心理支持体系

  一是跟踪关注该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要着重加强对其学业的辅导,为其减少学业压力;要通过同学关心、心理咨询回访等收集信息,掌握其身心健康状况。

  二是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同步进行。安排学生定期在学校医院心理门诊复诊,坚持服药,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排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连续心理咨询辅导,从两方面巩固治疗效果。

  三是请家长陪同学习。建议家长陪同该生学习,并照顾其生活,监督其按期服药。同时通过家长的关怀,为其消解学业压力,为其恢复信心提供心理支持。

  四是加强其周围同学的心理疏导。考虑到该生心理异常情况对周围同学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迷惑或震动,学生返校后学院要与周围同学展开一次座谈,要让其同学认识到心理异常状况跟感冒发烧一样,通过专业治疗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五、反思:教训与经验

  一是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非常必要。学院A老师先后两次参加省厅思政处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此次学生心理异常处理中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并且处理规范、到位,这与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是分不开的。

  二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如何尽快争取监护人的支持。在刚接到危机通报的初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心理异常情况常有抗拒、接受、配合(或者拒绝)的过程,需要耐心的解释与沟通,呈现学生典型症状,尽快争取其支持,特别是要争取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家庭成员的支持。在此个案中,学生姐姐对学生的病情能有较为清楚的理解,在劝说学生母亲到校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与家长沟通的部分是这个案例的难点,也是许多其他案例的难点,我们觉得从本次案例及以往经验中可以归纳出一些操作思路,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借鉴:1.介绍具体情况,充分呈现学生的症状表现;2.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可以让专业医生参与进来;3.通过家庭亲友,尽量了解学生既往历史和背景信息;4.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抚养状况,争取重要亲友的支持; 5.耐心了解家长的顾虑,打消家长疑虑。

  三是心理问题早期识别在学生中的普及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小明在发病之前一段时间已经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语,但学生认为是思想或性格问题,没有上报。对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还需加强,使其具备初步的心理异常情况识别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四是学生干部的陪护机制存在不足。此次干预中尽管学生干部比较负责任,但在对该生的陪护当中,该生仍有两次单独外出,表明学生在陪护过程中缺乏经验,需要反复强调原则,并考虑更可靠的心理异常学生的安全陪护机制,比如尽早入院治疗或转为家长监护等。注:学生小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并顺利毕业,找到了工作。学生家长十分感激学校所做的工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3

  这个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连续3个周末的心理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然而,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这次培训只要有8项内容,它们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辅导的一般理论及操作技能、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大学生自杀的朋辈干预、常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应对、大学生常见精神疾病与防治、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操技能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课。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一些理论和应对技能。对于自己的职责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知道了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条.保密原则;第二条 心理委员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第三条 心理委员负责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的记录、报告以及自身干预能力之内的疏导工作;第四条 心理委员应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同学心理变化动态;第五条 心理委员对本班同学所观察到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应急心理问题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汇报,原则上先向班主任汇报,再向校心理辅导室汇报;第六条 心理委员定期收集本班同学提出的一般性心理困惑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寻求解决。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操技能这一堂,所谓的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指在团体配合的氛围当中,利用团体过程和团体动力的作用,促使个体得到积极改变,开发其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通常会有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这堂课让我认识到如何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心理辅导,让我可以在以后班级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通过这次的心理培训,让我更好地掌握了各种心理培训技能,以便更好地为班里的同学服务,避免同学们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4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5

  【摘 要】 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学生自伤或危害他人,同时帮助危机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新的应对危机的技能并步入正常生活。[1]

  二、典型案例

  1、当事人基本情况

  张某,女,22岁,大学四年级学生。来自―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在家排行第三,有二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在她上高中时意外死亡,给这个家庭留下的是永远抹不掉的悲伤和大笔的债务。她于2006年考入某师范大学,就读一个月后退学复读。2007年高考前得了一场大病,影响了高考,又没有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张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沉默寡言,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在班级中没有要好朋友。在家庭中,因高考一事与父母意见分歧较大,交流较少。在学校也很少与老师沟通。

  2、心理危机发生过程

  2007年11月15日,在学生会早操出勤记录里,班主任老师发现张某连续旷操一周,寝室长也反映她近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异常。如她每晚都在熄灯后才去洗漱,而且声音很大,总让人感觉她是在故意制造噪音。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很久不能进入到睡眠状态。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她最近还经常旷课。同时在新生心理普查报告显示:她有严重的自闭心理和自杀倾向。

  班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可电话无人接听。她赶紧把这些情况向学院主管领导做了汇报。领导指出情况危急,立即启动预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3、心理危机处理过程

  院领导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向上级主管领导做了汇报,并与校、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协商处置对策。先是积极联系她的家长,她父母介绍: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只能耕种很少的土地,家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一家人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此小儿子在这个家里倍受宠爱和关注。可一场意外不仅夺去了家中独子的生命,肇事者逃逸给这个本来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发奋学习,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2006高考她考上了师范大学,报到一个月后,她总觉得当老师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执意要退学复读。为此与父母弄得很僵。复读期间,她成绩一直很好,老师认为以她的成绩考“985”“211”院校没问题。可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她不幸出了水痘,影响了高考,最终被录取到了一个二本学校。她想继续复读,可家里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父母就百般说服,她最终拿着两千块钱来学校报到。到校后,她发现这个学校的环境还不如师范大学,与同学比家庭的贫困又让她觉得很自卑,认为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她给家里打过电话说又不想念了,父母都强烈反对。她的父母在电话里再三恳求院领导一定要做通张某的思想工作,让她在学校安心读书。院领导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向她父母汇报了她在校的一些情况,希望家长能心平气和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和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寝室找到了张某并与其进行交流。“你这几天身体好吗?是不是感冒了没上操呀?”“老师,我失眠头痛。”“失眠的感觉可难受,都影响上课了吧?”“不,没事。老师你知道休学的手续怎么办吗?是不是休学就可以不交学费了?”“你想休学,是因为学费吗?咱们都办绿色通道了,以后还可以办贷款,这事你不用担心,学校会帮你解决的。”“老师,我想再参加一年高考,昨天旷课是去取复习资料了。我不甘心考这儿,高中老师都知道我应该走一个更好的学校,我有这样的实力,去年考师范没念就是觉得当老师太平庸了,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今年本想考个更好的学校,没成想高考前得了病,影响了高考成绩的发挥。我想复读考更好的大学,家里面都不同意。又害怕复读考的更糟……”“你的理想学校是?”老师知道,这个时候,只有真正走进她的心灵,她们才能更好的沟通。于是她耐心地听她讲述她的故事她的理想。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老师握着她的手深情地说:“你现在心理很矛盾,不知如何选择。是啊,每个人面临这样选择都会很难。我真的很佩服你的执着和勇气,可你要记住一点: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何选择,你自己决定,如果留下来我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你想复读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

  离开寝室后,班主任又与她的班长和室友进行了谈话,嘱咐她们在生活上多关心她,有情况及时汇报。之后,班主任将谈话过程向领导做了汇报。隔了两天,院领导又把张某请到办公室与其班主任一同谈话,进行了多角度的心理疏导。一周后,校心理辅导老师又对她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通过多次谈话,张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心理危机渐渐得到解除。

  4、心理危机干预成效

  此后,院领导、班主任和学院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老师在张某身上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经常找她谈话。同时还通过班干部和她的室友侧面了解情况,发现她的状态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大四的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成绩优秀,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考取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前几天,她告诉老师以后要考公务员。老师说,公务员现在可不好考,很容易失败。她自信地说:“老师,您放心吧,我早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无论今后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充满信心。”

  三、案例反思

  1、建立心理档案,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应始终坚持“防止危机事件发生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深入全面地了解心理问题学生的详细情况,科学地分析成因,建立档案。同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借阅权限,保护学生个人隐私。每学期初,辅导员都要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跟踪记录。另外,学校要建立寝室长、班级心育委员、班主任、院心理教师、校心理教师之间自下而上的五级预警机制。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2、开展教育宣传,积极预防危机

  目前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方面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做过心理咨询或找心理医生。要扫除这些盲区,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阶段,学校要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举办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日等活动。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青年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其危害,增强心理卫生保健意识,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便及时能得到心理咨询员的帮助,避免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自伤或伤人,力图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

  3、把握释放原则,及时干预危机

  导致危机最根本的因素是压力和问题的重要性,当个人经历或目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超过其平时身心所能承受的压力,又无法通过常规的解决手段去应付面临的困难时,便会陷入惊慌失措的情绪状态,使个人失去导向及自控力。这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局面,它具有引起人的心理结构颓败的潜在可能,因此必须尽早干预。[2]尤其要及时提供释放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恰当地释放不良情绪或冲动,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危机。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消除引发其危险行为的导火线。

  4、加强沟通配合,跟进心理辅导

  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之后,并不意味着管理危机过程已经完成。学校危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跟进辅导阶段。校、院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家长要加强沟通与配合,继续跟踪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状态的变化。随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恢复创伤的理性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功能,减少以后的心理风险,使他们能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危机,学习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健康的生活。

  5、完善管理制度,化危机为机遇

  危机既意味着“危险”,又存在着“机会”。一方面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甚至杀人或自杀;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另外,学校应以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为契机,配套地解决和控制一些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再度发生的各种有关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未来危机管理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危机制度。并以危机事件为“活教材”,加强师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技能,增进学校师生处理心理危机的水平。

  四、结语

  只有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规律,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科学途径,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从危险的边缘解救出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高校的安全与稳定。[3]

  【参考文献】

  [1] 赵瑞君,马喜亭.大学生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5.247.

  [2] 林 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66-367.

  [3] 赵生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225.

  【作者简介】

  贾 鑫(1974-)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玉波(1978-)辽宁阜新人,讲师,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控学院团委书记.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6

  今天学校请南方医科大学赵静波教授为全校教职工讲《青少年心里危机的识别与干预》,赵教授讲了理论,也讲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悲剧案例,这次的培训,是我感到心理最沉重的一次培训,让我觉得悲哀,心理有种压抑感。

  时代发展太快,物质丰富,很多人感觉压力很大,各种群体都有,冲动型自杀太多。自杀的同学同个宿舍的人会产生悲伤、恐惧、自责,特别是自责。

  自杀事件产生的原因一般有四个原因:

  一、家庭矛盾

  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亲的为人处事,和孩子沟通都有关系。家长要多给孩子关爱和温暖,不是溺爱。

  二、学业压力

  现在社会,很多人以分数论学生成功,所以学生感觉学业压力大,导致自杀的案例很多。

  三、师生矛盾

  老师和学生相处很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怎么与学生沟通,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要多学些心理健康方面知识,怎么避免学生发生意外。

  四、心理问题

  据调查,在国内,中小学老师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平时多关爱孩子,注意孩子的思想动态,遇到孩子要出问题的时候,要以亲情感化孩子,给孩子温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多跟孩子情感上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中国家庭:尊老不足,爱幼过多。

  家长包办太多,要小孩自己处理问题,比如:家长检查作业,错了,学生自己修改。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不要溺爱孩子,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让孩子做些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此外,家长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要尊重孩子,关心爱护孩子,和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不要盛气凌人,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朋友,保护孩子自尊心。

  1、抑郁症称为“心灵感冒”

  说明抑郁症的普遍性

  2、抑郁症称为杀手

  说明抑郁症旳危害性

  作为老师,要对抑郁症有些了解,发现学生有抑郁症的表现,要关注,了解出现的原因,有个人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等。

  全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抑郁群体,特别是家庭和学校,在抓学生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越优秀和懂事的孩子,越容易出事”。优秀和懂事的孩子,一直活在光环之中,其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压力,其本身不愿展示或诉说,但压力聚积到一定程度得不到释放,就容易出现抑郁和自杀等。

  平时在学校,老师要注意那些沉默寡言、时常流泪、唉声叹气,成绩突然下滑后烦躁不安等学生的突变行为,因为这往往就是在暗示心理出现了变化。

  此外,对家庭矛盾较多或离异的家庭,老师也要多关注。

  每一个群体都有压力,找到合理缓解压力和排解压力的途径。

  (生命线)

  赵教授让我们把一张纸折成八个格,说人生一般80年,看看自己的年龄还剩几格,我快奔五了,撕下五格,只剩三个了,去掉一格睡觉的时间了。看看,我最后剩下两个了,有效利用的时间很少了,我看着心里感觉很凄凉。

  我最想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退休回家种花草、种蔬菜、管理果园、养鸡鸭鹅和猫狗,摄影、写作。

  第二件事:和家人一起出去玩。

  第三件事:找同学好朋友聊天吃饭。

  如果万一发生严重事件,对其他人团体辅导,效果很好。

  《我的情绪 我做主》

  你这样的一个经历,怎么应对,你后边的这些情绪失控。

  说关于手机这个事,我们大人首先第一个看到小孩沉迷玩手机,每天玩到凌晨两三点钟。

  第一步:家长要用好的语气给孩子说话, 不能用命令的语气,否则适得其反。制定计划,玩多久停下来。

  第二步: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不要那么僵。不能因为一点事,上升到大事。

  第三步:怎么希望提醒孩子玩手机,孩子提醒自己。

  第四步:一步步沟通,共同把玩手机时间减少。

  最后李校长讲话:感谢赵教授为我们讲课!

  一、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全校教职工的工作。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二、充分重视问题,但是也不要紧张乱了分寸,发现问题。

  三、每一位老师要大胆地运用

  希望老师对学生做到五心:留心、关心、爱心、小心、耐心。

  但愿学生们不要发生,万一发生,要冷静对待。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又学习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我有些感悟,我会继续做一名关心爱护学生的好老师,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们。

  生命很脆弱,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保护,更需要学生们的自我保护。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和家人一起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幸福的人生。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教师的愿望,也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更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

  我1996年6月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至今已经23年了,我一直在学校当老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不仅课堂上教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有时在课间,我经常主动和学生谈心聊天,我乐意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打开心结,看着有的学生心结打开了,我特别高兴。我注重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态和洒脱的气质。

  下雨天,体育课一般在课室上,我给学生们讲理论课,有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对同学们说过:我尊重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我和同学们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下就是朋友关系,我很乐意做同学们的朋友,如果同学们信得过我,有什么烦恼告诉我,我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们。

  在当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涯中,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我的爱心、耐心和真诚帮助过很多名学生打开心结。

  我比学生年龄大,见到的、经历的比学生多,我唠叨学生们,我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们注重健康、珍爱生命,引导学生走正路,少走弯路,为学生们以后幸福生活做准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7

  摘要:本文解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探究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对于促使他们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04-01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自然环境对人具有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是自然环境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引起特定的认知、情感、态度,决定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作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每一个人,必然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产生种种挫折”。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间接的影响是自然环境通过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产和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对人的影响和限制无处不在,人们因社会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挫折也普遍存在。

  3、学校环境因素。我国教育改革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学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兴趣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饮食条件较差等,都可能使大学生产生挫折。

  4、家庭环境因素。弗洛伊德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前提。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家庭的烙印。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教育方式、职业、阅历、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矛盾纠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主观因素

  1、个体条件。这是因个体身高、容貌、体力、智力、能力、情绪、意志、性格、疾病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如口吃、色盲等)等个体条件因素引起的挫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受个体条件差的制约和限制不能达到目标。第二,因个体条件卓越的影响而给大学生个体带来挫折感。

  2、需要冲突。需要是个体生活中感到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有机体自身或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要和实现人生某种追求。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追求的实现,总是很有限的。当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使人产生沮丧、失意、焦虑等消极的情绪反应,这就产生了挫折。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它所产生的行为动力也就越大,遭受挫折时的反应也就越强烈:反之则较弱。

  3、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目标互相冲突或有两个或多个彼此排斥的愿望造成的矛盾状态。动机冲突也就是选择的冲突,人的一生始终处在选择中,小到购物、游玩,大到择偶、就业、确定生活道路。选择时所面临的冲突常使一些大学生犹豫不决、左右徘徊,人们往往会经历激烈的动机斗争,从而产生内心紧张和焦虑不安,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4、抱负水平。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个体是否体验到挫折,以及体验的深度、产生挫折反应的强度与其抱负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确定的目标或标准高,则抱负水平高:确定的目标或标准低,则抱负水平低。这个自定的目标或标准,仅仅是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后的实际成就不一定是符合的。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很低,他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它会使人变得懒惰、厌倦、不求进取,并且他的身心潜能实际上处于被埋没的状态,会错过很多发展的机会,就会产生由于空虚、苦闷等所造成的挫折感。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法研究

  (一)对大学生挫折行为反应充分认识和宽容

  受挫大学生心理脆弱,经不起过度的负性刺激。为此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挫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身体已完全发育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是正在高校中接受高级专业知识教育的青年学生,缺乏正、反两方面社会经验的体验,更缺乏如何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勇气、方法。大学生在遭受挫折时,其行为反应可能是某种有强烈情绪性的非理智反应,这些反应与他们在正常状态下的不良行为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社会、学校对受挫以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应持宽容态度。对受挫大学生的充分认识和宽容态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宽容态度是对受挫大学生的真诚帮助和教育,反之可能把受挫大学生推向绝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的教育水平。

  (二)热情帮助受挫大学生摆脱困境,战胜挫折

  大学生在受挫以后,许多人通过自我调整或主动寻求帮助战胜挫折,这样的大学生是积极的、进取的。但现实中,也有不少大学生遭受挫折以后,陷入消极的行为反应中不能自拔。上述两种情况的大学生都存在热情帮助的问题。第一种情况下的受挫大学生获得帮助,可以促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第二种情况下的受挫大学生是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需要外界力量“拉”他们一把。

  (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强的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都较高,并能将挫折进一步转化为促进目标实现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进自信心: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缺乏信心和主见,对自我的控制和约束力较差,容易改变行为的方向,容易回避现实,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甚至出现意志消沉和精神障碍。大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8

  摘要: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成因进行了剖析,提出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为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75-02

  一、引言

  心理危机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学家卡普兰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并于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卡普兰(1968)将心理危机定义为“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事件,主要指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和供给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极可能是负面的”。格拉斯对此补充强调个体受到刺激或打击的时候所带来的心理伤害,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人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故而稻村(1977)认为,危机干预是对于面临着危机的人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对应措施,使其能够在避开危机的同时,达到进一步适应那种危机所运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及现状

  1.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多具易察性、突发性、无助性、危险性及潜在性等特点,因而陷入心理危机状态中的大学生,会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表1)。这些反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且一种反应的加剧,可能会导致其功能水平的全面下降,亦可能出现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自卑心理严重,抑郁心理突出,焦虑感过重,焦虑心理明显,偏执心理强烈,对事物的看法过于固执等反应。

  2.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1)心理危机干预定位不明确目前高校中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不一,欠缺专业心理辅导所需的理性知识素养,加之学生问题涉及面多广而纷杂,故而多数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判断、诊断能力较弱,因而较易混淆危机干预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方法。故而补充高校辅导员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沟通、引导、实践、辨别等能力迫在眉睫,唯有此才能清晰定位,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工作的开展。(2)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方法落后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采用的方法过于简单,多以经验主导,专业性颇弱,严重影响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同时,对“何为正确、有效的方法”理解不足,更有甚者将此解读为充斥着同情的简单聊天,辅导员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和体验对方所感知与体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其对自身的感知和体验,能否有效地将这些感知和体验传递给对方,关系到学生对于理解和尊重的感知,泛泛的说教,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3)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首先,强度大、事务性繁重的工作,往往挤压着高校辅导员的时间,加之高校扩招,致使政策要求辅导员师生1:200的比例远未达标;其次,工作职责定位不明晰,多与行政工作人员混淆;再者繁重工作侵占了知识更新、理论学习的热情,引致辅导员在突发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此外,辅导员岗位的不稳定影响着学生工作的开展。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

  当前,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常因结果低于预期而质疑自我价值,怀疑存在的意义,在不成熟心理状态下大学生极易发生危机,由于个体差异及心理承受度、认知程度的不同,同一事件并非对所有人“奏效”。

  1.自我认知的缺失。埃里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成熟过程往往伴随自我的“同一性危机”。每阶段成长过渡年龄期的心理特征,多以“我”为中心的独立思考为标志。人借由破坏以往的自我,建立新的自我,适于过去之自我未必适于现今之自我。大学前相对闭塞的学习将学生与社会隔绝开来,因而对自我的认知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基础之上,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却顿感很多事情和过往想象之间过大的差距。因此多数大学生会感到困惑和迷茫,“现实我”和“理想我”之间的差距,影响着个体基本心理结构、价值取向和追求水平的稳定。

  2.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和利用度低。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亦即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诚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中介)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

  人际间冷漠的关系、沟通的欠缺无形中压抑了大学生排压的渠道,亦即整体外向求助意识不强或抵触,应对危机的方式转为内部情绪调节。心理学研究亦表明,遭遇同等事件侵袭,内向性格比之外向性格者更易陷入危机状态,究其原因即性格内向者不容易及时得到和利用社会支持,这也折射出社会支持的重要,社会支持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寻求支持等积极、开放、成熟的危机应对方式处理问题,因而支持性的同学关系、丰富的家庭资源等会促使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积极解决问题。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

  1.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首先,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模型,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筛选、预测、评估,确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等级,采取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减小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队伍,制定并明确工作条例和细则,明示职责和要求。同时参考学校的管理特征,可结合“校、院、班、教、学”的工作队伍,有重点地定期了解、评估和帮助学生,并汇集信息于校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构,以便机构及人员提前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危机干预效能。

  2.设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针对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事件,国外大多有比较完备的干预预案,但有鉴于我国此领域的研究亦只是刚起步,故而预案还很少见,亦未能形成成熟的体系。当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时,保有预案即可据其所预定的处理方法、路径和程序来处理,实施危机干预,避免忙中出错,以成功干预危机。设计预案的具体做法是:事前须深入调查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理清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实际需要的各种环节;设计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克服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事件,并检验预案,确认可行性、有效性。因而对解决危机事件的有效引导,加强心理危机处理预案的研究势在必行。

  3.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环境支持系统。环境之于人的意义玄而妙,人总是生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于此间又塑成自己内心环境,此两种环境相互作用的同时,既可充当心理危机的刺激源,又可助其摆脱心理危机。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环境支持系统,以便及时有效了解、评估学生所遭社会性事件后感知的压力程度,并根据情况作出是否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决定。诚然,此系统本身既充当释压器,也能变为危机源,当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帮助与支持时,则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譬如对于敏感多疑且过度自我防御的学生而言,则需谨言慎行,以避免支持系统沦为消极的因素。警惕对人、对症“下药”,以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危机,找到解决的策略,切实发挥系统的积极功效。

  参考文献:

  [1]鲍金勇,钟向阳,田良苏.校院两级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模式的实践探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6):52-55.

  [2]蔡智勇.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的建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2-96.

  [3]黄加海.略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J].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73-175.

  [4]李洪波,等.大学生心理危机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149-150.

  [5]牟宏玮,王萍,鞠红梅,等.构建全方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J].求实,2009,(2):163-165.

  [6]沈菊生,杨鑫铨.从个性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4-136.

  [7]王晓刚.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7):602-604.

  [8]翟瑞.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与危机干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1-104.

  [9]张海涛,苏苓.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55-56.endprint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9

  2020年5月19日,我有幸聆听了xx老师关于"校园危机处理"的心理专题讲座。郝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校的全体教师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也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在郝老师的讲座中没有生涩难懂的词汇,更多的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浅显易懂的事例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而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阐述解读别人的心理。比如:有如何理透语意处理夫妻关系和人际关系;有如何分析自杀行为的心理举动;有如何建立干预的科学机制来减少失误等等,促进健康的班级,营造健康的校园和中小学生良好的心态。

  是啊,拥有健康心态,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奠基石。对于一个让人们感到很神秘的心理知识,郝老师用很简单而有趣的视频,层层深入的揭开人们心理的内涵,将一种深刻的科学理念融化在娓娓叙谈间。郝老师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感受的更深入,更彻底。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都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将会把本次学习到的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10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和严重,而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之所以低于其他国家,是因为有一支包括公寓辅导员在内的强大的辅导员队伍。而作为公寓辅导员,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首先我们要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公寓体验到温暖,还可以传播一些能有效指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价值观的社会正能量,走访寝室时我们可以密切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及时发现有危机或潜在危机的学生,加强与学院辅导员的沟通联系,积极关注这些高危学生,当危机发生时更要积极配合学院做好相关工作。

  学生公寓还可以依托自身的设施设备,配合学校心理中心做好朋辈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本次培训是我们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两天的培训告诉参训人员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非常感谢学工部提供的培训机会,相信这对公寓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11

  摘要: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不断增多,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快乐地发展成长,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力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最早源于林德曼,经卡普兰等的工作得到补充与发展。心理学家卡普兰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并于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对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比较常见的有就业危机、学习危机、情感危机等等。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危机干预是心理治疗措施的一种,是从简短的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矫治。其目的是随时对那些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自杀)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

  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不懂得科学教育观念,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

  在家长期望、社会期望和自身期望的多重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在理想受挫的情况下变为极端的心理危机表现形式。学生焦虑过度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是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失调的结果,会给大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学习压力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

  在我国,读大学的费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0%。贫困生不仅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可能还有深藏于内心的困惑、痛苦和自卑的心理负担。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

  (四)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

  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一入学就要考虑毕业找工作的问题,他们常常会思考“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会否毕业即失业”等问题。面对即将踏入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少大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

  (五)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

  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大学生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另外,大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爱情心理”开始萌动。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恋爱的不成功便导致失恋,有的大学生把失恋看成是极端严重的生活事件,这会使他们的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规律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由此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对策

  (一)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前提

  1、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学校应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便于信息调用。根据新生问题的程度不同进行筛选,并重点关注高危机学生。及早发现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预警对象和范围。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学校应当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同时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到学生中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围绕预警对象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员的培训工作,明确信息员的职责。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以知识宣传为基础,通过宣传橱窗、校报、广播等多种途径,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沙龙、校园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助能力。

  (二)建立高效的危机干预系统是核心

  1、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和由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构成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详细制定各级系统职能部门及成员的工作职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教育培训,建立早期识别心理问题学生和有效干预的快速反应通道。

  2、启动社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系统。危机干预要整合高校心理辅导的危机处理、补救、预防和发展性等四种取向,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使用学校的辅导资源。在整合的基础上改善学校的软环境,并且在必要时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同学、朋友、家庭、社区和自愿者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完善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3、实施危机干预“五心”策略。即给其信心、泄其烦心、诉其真心、听其诚心、断其险心。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进行干预,对有特殊需要、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困难解决、学习辅导、潜能开发、职业辅导、生活辅导、认知调整和行为矫正。

  4、建立健全学校危机事件应急处理方案。设计学生遭遇危机后,学生求助机制和学校处理应对机制,包括应急措施和评估体系。建立因学生心理问题需要校、医院及相关专业机构来进行会诊、转诊等的联系机制,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同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联系。建立健全学生休学、退学通报机制,随时掌握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的休学、退学情况,对返校后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和心理关怀工作。

  (三)建立心理危机事件的后干预机制是保障

  在实施危机干预时,助人者不仅要关注当前的问题,而且要关注它可能带给当事人的长期效应。危机后干预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1、要对度过心理危机的学生继续进行帮助和治疗。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学习、生活上的关怀,使学生真正从危机事件中恢复过来,过正常健康的生活。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恰当处理,即使当事人把它压制在意识之外,它也会在当事人以后的生活中反复出现,对当事人有潜在而巨大的影响,一旦新的刺激或事件发生,就会把个人带回到危机状态之中。

  2、对与当事人有关的人们的帮助。他们参与或目睹了危机事件,这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危机,使他们难以得到关注和帮助。因此,对他们进行后干预也是很必要的。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接受这个事件,而且可以通过后干预使他们帮助其他人。

  参考文献:

  [1]王丽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研究,2008(09).

  [2]朱元利 李靖.“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J].前沿,2010(6).

  [3]陶华蕾.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2S03)的研究成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篇12

  昨天下午听了河师大教育学院刘小先教授带来的题目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的讲座,在工作中,我拥有的多是实践经验,在假期的培训中,终于在这些专家、教授的引领下,去思考自己平日做的事情,上升为理论,然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去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 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非典属于瘟疫,像瘟疫、地震、水灾、空难、恐怖袭击、战争等这些是属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 2.失恋、失业、丧失亲人、破产、人际关系紧张、高考失败、遭遇性侵犯等这些现象的术语是个人内在的冲突。 3.校园危机事件有五大类

  ●学生意外事件: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伤、实验实习伤害等。这些好理解。

  ●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失窃等,

  ●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赌博**、滥用药品与烟毒、破坏校园、性侵害**、飚车。这个概念令我很惊讶,在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中,皓是一个问题学生,他常常上课违纪,带食物进班,与同学们发生冲突,有一次和其他班一个男孩骑别人的电动车在高架上飙车,他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处理他的事情很多次,总是屡教不改,原来,处理学生心理的问题时间常常是两三个月或者几年时间才会有效果。

  ●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这一概念让我想到了班里的皓、铭、茹、宗这几个学困生的问题,家长只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背后的道理都是青少年心理危机。

  ●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乱伦、遗弃、长辈凌虐、出入不正当场所等。 面对危机的身心反应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头痛、失眠、恶梦、易惊吓、呼吸 困难或哽塞感、肌肉紧张…

  ●情绪方面:焦虑、恐惧、怀疑、抑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

  ●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1.焦虑——学生首先表现出来。

  ●焦虑是一种无明确对象的游离不定的紧张状态,处于焦虑状态的人警觉程度很高,而且常常抱着对未来的恐惧,总觉得未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焦虑状态下,人们通常会出现“认知狭窄”的现象。 2.内疚、羞耻和负罪感

  ●自责、内疚、羞耻和负罪感一种非常消极的思维模式,结果会导致个体不断贬低自我,甚至是无法容忍自己。 听到刘教授的这些理论的分享,我想到我的学生军,在学期初他的家长跟我说,她的儿子晚上睡着觉,背上、屁股上都是汗,孩子晚上一两点了还睡不着,这些都属于生理方面的表现,家长在跟我叙述的时候,我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的心理学知识及医学常识严重匮乏,我现在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我可能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英语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我在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在自己这20年的教学中也已具备并且还说的过去,但我对于教育心理学的了解太过肤浅,在大学时作为公修课来学习,在工作中明显是捉襟见肘。我必须不断的去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

  另外,刘教授提到,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对心理问题的疏导至少需要一个月,有的甚至是几年的治疗。我认识的心理医生马丽医生,她常常是在至少20次的谈话沟通后一个孩子才发生改变的。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shiyongfanwen/24580.html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请登录

注册会员,全站海量内容免费下载

登录注册会员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12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