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www.myplaymate.cn--个人总结】

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意向——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我的公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中央最近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并且提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所谓新型城镇化,有六个指导原则:一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降低城镇准入门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将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三是合理调整城市群格局,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分布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四是以大代小,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结合发展;五是集约高效,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设置城镇建设标准;六是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我去年和有关方面就保障房建设与城镇化的问题写过一份调研报告,经过学习与思考,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三个不平衡问题

  这三个不平衡一是城市人口聚集与农村出现的大量空巢现象之间的失衡;二是大城市开发过度与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之间的失衡;三是由于环境的制约,大城市产业发展受限与农村新型产业开发不足之间的失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值得关注,也是在新型城镇化语境下应该调整与完善的课题。

  解决城乡社会二元结构问题,既要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更要加快公共服务向乡镇和农村社区的延伸。

  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将主要着力点从规模、速度建设逐步转移到环境、生态和宜居生活建设上来,转移到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建设上来。

  二、对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统筹城市现有房屋资源,优先解决城市住房刚性需求者与进城长期务工者的住房问题。城市现存的商品房(空置率约占35%以上)、保障房、小产权房,都是已形成的、有城市配套服务的房屋资源,它们又占据着城市较大的生存空间。如果能从政策层面灵活处置,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现有资源,减少空置的压力,避免重复建设,安排刚性需求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也可以让他们在市区内享受低成本的方便生活。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2.简化手续,加快保障房的投入使用。保障房建设今年已经进入大面积竣工入住时期,但是由于前期手续、资金、配套设施的影响,基层主管部门争论和顾虑较多,有些地区的实际入住率不高。今年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完善配套,促进资金到位,简化相关手续,因地制宜,尽快分配入住,这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现,也关系到惠民政策的可持续落实。

  3.解决进城农民的工作归属,形成相对稳定的居民信息系统。经调研发现,保障房的分配管理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居民包括进城务工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信息不清晰。表面看是一个信息统计中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折射出了城镇化中的产业发展问题。城市工业、第三产业在发展,但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大量农民工队伍并没有产业化,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享受到职业教育、社会保险、城市住房等待遇,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这种松散的人员归属,从根本上就难以实施规范的、信息化的城市管理。农民市民化,本身就包括要首先解决好农民在城市就业后的产业和企业归属问题。

  4.要将“宜居生活”的理念引入城镇化建设。大城市的发展一定要从全局进行规划,尤其是西安市,省政府要像西咸新区那样直接指导。一个生态、宜居、文化的历史名城绝对不能再增加高密度的住宅群,不能再建设毫无意义的水泥广场。一是集约、高效控制建设用地,合理设置城镇人均住房标准。要严格计算现有城市人口与现有房屋空间资源,避免盲目建设和房屋空置。二是加快解决城市交通和地下管网的布局建设,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防风险能力。三是城市建设要开发出更多的绿地。城市绿化,首先要把城区绿化做到位。新加坡面积比西安市区还要小,但它的绿色地带达到47%,公园有200多个,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城市”。陕西的大中城市,首先要走优美环境、绿化宜居的路子。

  5.引导级差地租的高位向大城市郊外转移,加速卫星城镇发展。在不突破农耕用地界限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在秦岭北麓、临潼、杨凌、西咸新区的渭河两岸等三线小城镇扩大城镇建设,用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开发建设新型的、绿色的住宅群,以满足中等收入群体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展。只有部分中等收入居民向小城镇迁徙,形成更好的宜居环境,才能逐步改善大城市周边三线城镇的公共服务、商业物流、旅游环境,真正发挥好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6.利用农村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契机,促进村镇新型社区的发展。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讲到,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除了陕南、陕北部分山区外,在陕西大部分土地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具有独特的科技优势与自然优势。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现集约经营,逐步在农村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吸引更多的农民不离乡土,成为农村产业工人。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工人的聚集,建设新型的农村社区,延伸社会公共服务,这应该是城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和吸引农民进入农村现代产业,两轮驱动,推进城镇化,恐怕更符合陕西省的实际。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从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建设方向、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建议展开探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1概述

  随着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成为了重要途径,而“新型城镇化”也逐渐成为全社会各方所关注的话题。同时,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并为我国的未来指明了发展方向。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城镇化的过程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讲,“城”与“市”这两个概念相互渗透,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市”为“城”提供发展的动力,而“城”为“市”的扩大提供了源泉。一般而言,城镇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资源的自由流动,以此来实现城镇的聚集效应。市场可以调节城市的空间布局,使之趋于合理。与此同时在大型城市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复杂多元的、紧密相关的金融行业,而相互之间关系并不紧密的制造业不仅能够发挥专业化的聚集效应,还能优化周边县区甚至是农村的小城市格局。

  总体说来,城市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即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是从“城”(“都”政治中心)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而其他国家的城市则是从“市”(市场)发展成为城市的。如果将“城”和“市”两个概念剥离开来的话,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城镇化就是要建成一个资源自由流动,市与城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可持续建设之路。

  3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

  3.1土地流转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的土地流转必将重新开始,是城镇化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国家必将对征地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为广大农民群众争取更多的利益,提高土地增值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这项举措将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为了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用地矛盾,土地配置的市场化和农村土地的资本化是以后发展的优化方向。

  3.2户籍改革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根据十八大精神,对现阶段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改革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各省之间的差异,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存在着困难,只能逐渐实施改革。

  3.3“城市群”战略城镇化建设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在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早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就已经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而在2007年的十七大上,进一步提出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行补充。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又提出“新型城镇化”。这一步步城镇化的推进和政策的完善都在为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必将坚持“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不断推动城镇化建设。

  4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到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小到地级和县级城市,都在不断对城市的硬件设施进行扩大和扩张,认为建造了“大”的马路、广场、建筑等就是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同时在软件设施方面则把城市内部进行行业堆砌,进行无规划的“造城运动”。这些行为都将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4.1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中国虽然地大物博,拥有广大的领土面积,但土地资源却相对来说短缺。同时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浪费情况使得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愈加严重。因为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所以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展出现了“双重二元”这种存在着一定隐患的城市结构。

  4.2城市运营效率低下在现阶段的我国国情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职能机构。由于行政级别越高的政府职能部门手中所能够拥有的权力越大,这些政府职能机构所能够左右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影响也就越大。基于这种社会体制,近些年来政府职能错位,用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建设而日益严重的造城运动,都将对最终的城镇化建设造成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不良影响。降低了专业化水平和效率,同时也将造成城市交通不便、运行效率难以提高。

  5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5.1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通过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让原先的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障,享受同等的社会服务。减少所谓的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之间所带来的不公正。而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投资费用则需要通过财政改革来解决。

  5.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首先,从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所拥有权利开始,要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取消征地环节,打破政府垄断,建立个人、集体、法人和政府多方参与的土地一级市场。这项改革对于城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增加土地供应降低房价,同时还可以给予农民工更大的实惠,在经济层面上对他们提供帮助。

  5.3对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控制财政改革最为重要的意义是政府和人民如何分配经济资源,同时人民要对政府的财政预算等方面进行监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分税制度之后,地方政府开始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地方政府的收入没有减少,但因为支出日益增多,长年累月之后造成了地方财政对于土地收入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支出不断膨胀直至失控的状态。总体来说,如果地方政府的支出不能够缩减,民众不能对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监督和控制,那么城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费用必将成为民众的巨大负担。

  5.4取消对资源自由流动的行政性限制对于资源的相对流动来说,放宽所谓的行政性限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一方面需要放宽对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管制,让其自行调节参与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垄断行业进行适当的开放,要允许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市场增加活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裴巨将.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建议[J].经济工作导刊,2001(05).

  [2]姜继兴.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gongzuozongjie/28422.html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