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10篇

【www.myplaymate.cn--党员之家】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10篇范文,一起开看看吧!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1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2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党员、干部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推进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作为涌现出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在中国和上海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作出过积极贡献和当前上海落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引领,学深一步,真学真用,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审计工作的重要举措,不断汲取红色力量,厚植红色基因,进一步弘扬“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青浦品格和“抢的意识、拼的勇气、实的作风”的青浦精神,把“四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提升审计监督成效,奋力助推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深刻认识“四史”的丰富内涵。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使全局党员、干部充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充分学习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充分学习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充分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切实筑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通过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使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正确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加深对初心使命的感悟,以史为镜,进一步检视和校准,真正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

  (三)强化推动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通过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使我局党员、干部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和奋斗史,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了解青浦的“四史”历程,特别是近年来从追赶式发展迈向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在奋力推动落实两大国家战略,实现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攻坚克难、勇于担当,贡献审计力量。

  三、主要任务

  突出思想引领、政治引领,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的必修课。坚持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党组中心组带头学营造氛围,同步抓好全局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突出关键性时间节点,注重学习形式和载体多样化,力求学习实效,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一)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教育。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带头学习,发挥好领学促学作用。围绕“四史”,带头写党课、讲党课、听党课、评党课,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讲,成为知史学史、以史明志的表率,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党组中心组学习坚持集体学与自学相结合,坚持讲专题党课与交流学习体会相结合,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用新思想”第一议题学习。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学习,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引领全体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二)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以机关党支部为单位,坚持把学习“四史”作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全年始终。灵活设计学习教育的形式载体,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四史”同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组织学习规定书目,进一步涵养攻坚必定有我、合作成就大我、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真正把服务两大国家战略,奋力推动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为青浦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三)突出关键性时间节点。在关键性、重要时间节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持续掀起学习“四史”的热潮。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组织学习上海和青浦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感悟推动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勇气;在上海世博会举办10周年纪念活动中,组织学习宣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回顾党领导人民治理和发展城市的实践历程;在“七一”党的生日,组织开展学习党史活动,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政治仪式以及红色阵地寻访等活动;在“十一”国庆日,组织开展学习新中国史活动,回顾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组织开展学习改革开放史活动。

  (四)注重学习形式和载体多样化。积极参与区域联动,借助“示范区大课堂”等示范区党员、干部一体化“四史”学习教育平台,组织参观示范区红色阵地,参与“走红长三角”互学打卡等活动,共同感悟背后蕴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感悟示范区建设的使命和担当。积极发挥大厅阵地建设作用,联合东方社区、叶港村等单位开展区域化党建活动。加强线上线下联动,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参加“四史”知识竞赛,参观《青浦建城500年档案史料展》、《青浦敌后抗战史料展》等图片展、档案展、资料展。组织开展专家讲授、实地参观、电影党课、交流感悟、学习征文等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运用“学习强国”、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和“绿色青浦”、“青浦党建”、“青浦审计”等微信公众号,有效调动四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每位党员、干部网上“四史”学习教育不低于10学时,切实提升“四史”学习教育实效。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青浦区审计局“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朱民担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赖伟春、章福生、副局长汪畅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章福生兼任组长,顾伟、黄青伟、杨帆、薛纯昳担任组员,统筹推进我局“四史”学习教育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紧密结合实际,党组研究提出“四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安排,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党组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审定工作方案,亲自部署重要任务。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参加“四史”学习教育,办公室要落实好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机关党支部要安排好全体党员学习,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

  (三)加强督查指导。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纳入党员、干部年度考核,防止形式化、空泛化、走过场。加强宣传引导,注意总结好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3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以下简称“四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区委相关工作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激发开拓进取的工作热情,经局党组研究,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了解我们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我们党创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辉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应急管理局“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陆永俭担任组长,由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兴勇、王震波担任副组长,副局长朱亮、四级调研员张新良,机关各科室、大队党员负责同志担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科,王丽华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四史”学习教育日常的联络、部署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发挥职能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时间安排

  “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自即日起展开,贯穿全年。

  四、目标任务

  要通过学习“四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以史为镜,进一步检视和校准坐标,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永葆坚定信念。要把学习“四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增强认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能力,知其所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韧劲,持续推动嘉定创新发展。

  永葆奋斗精神。要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艰难险阻、依然要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史鉴今、以史为师,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和经验,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全力构建“经济有体量又有质量、城市有颜值又有温度、社会充满生机又和谐有序”的创新活力之城,奋力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永葆为民情怀。要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走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坚实、最可靠的群众根基。

  永葆担当本色。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调研嘉定时提出的“建设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等重要指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争当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在干事创业中奋力创造新时代嘉定发展新奇迹。

  五、主要内容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密结合日常工作学习实际,提高“四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精心制定学习计划

  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纳入党组中心组和党支部日常学习计划中。

  1.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积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全年开展不少于3次研讨交流;

  2.发挥党支部学习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贯穿党支部全年组织生活始终,作为“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纳入支部开展“5+7”组织生活的主题课程,做到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全年开展不少于4次围绕“四史”学习教育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

  3.坚持干部培训重点学习,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和干部在线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等网上平台开展学习,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积极上网进行“四史”学习教育,确保每名党员、干部每年网上学习不低于10学时。

  (二)抓住重要节点开展相关活动

  1.五月份组织召开局“四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局和大队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参加;

  2.七月份建党节重点学习党史有关内容,开展“七一”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

  3.八月份建军节重点学习改革发展史有关内容,开展“八一”主题党日,组织慰问驻地官兵等;

  4.十月份国庆节重点学习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关内容,结合区委宣传部开展的“我们的小康”主题宣教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相关展览活动。

  (三)利用丰富资源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结合区委开展的“追寻党的足迹”系列活动,通过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将红色资源充分转化为学习“四史”的生动教材,更好地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体验感悟背后蕴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六、相关要求

  (一)坚持领导带头

  要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作用,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带头参加学习,层层传导压力,引领全体党员掀起理论学习热潮。

  (二)注重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形式方法,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既突出重点、形成声势,又把握节奏、保持力度。

  (三)狠抓工作落实

  “四史”学习教育是本年度重要学习任务,要坚决落实好上级部署要求,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要用最高标准把好质量关,用最严要求把好责任关,用最管用制度把好长效关,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有成效。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才能坚持初心使命。

  通过“四史”的学习,我们要坚定信念,让初心使命在心底里扎根,要坚持党的宗旨职责,让初心在行动中传承。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民务实初心和使命,坚持百姓需求在哪里,基层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新时代新发展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在党和国家的初期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心中“可爱的中国”顽强同艰难困苦作斗争:在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又有多少优秀建设者、改革家、干部群众,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殚精竭虑、尽心竭力,用一辈子做了两辈子的事。再说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又有多少医务人员、警察、一线工作者,为了抗击疫情、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他们不休不眠、奋战在最前线,只因他们担负着人民交付给他们的重任。疫情期间是医院的白衣天使们给了我们胜利的希望,是坚守在各个口卡点的基层工作者给了我们安心的后盾。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加要知党爱党、知国爱国。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过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有助于汲取历史上成功的执政经验。除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放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取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我们党和国家能长治久仪。同时,还要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与传承给世界各地和子孙后代,让他们感受到我党、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所以,每个党员都应自觉将学习四史,作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5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讲话指出,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为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丰厚养分。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爬坡过坎的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为妥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注入历史智慧,增添精神动力。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历史的总结和学习。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1942年3月,毛泽东专门讲到如何学习和研究党史的问题,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学习党的历史,是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经历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现代化建设道路,这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党的历史的学习,能使我们对这样的道路是如何开辟、如何拓展有真切的认知,就会对走这样的道路倍加珍惜、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1921年成立至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学习党史有助于鼓舞和激励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对党的历史的学习,能够使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强的政治定力,并且提高我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比如,通过对党的创立史的学习,就会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通过对红军长征历史的学习,就会明白什么叫坚定信仰,就懂得为什么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历史是全党极为珍贵的精神宝库。通过对党的历史的学习,能使我们增强信心,坚定决心,获取智慧,提高本领。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学习好党史这门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学习党史应重点把握好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一百年历史积淀丰厚。我们今天学习党的历史,应该重点把握好哪些方面的内容?

  深刻领会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回顾历史,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逢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才信赖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也才不断得以发展。我们要在对党史的学习中,加深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增加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自觉。

  深刻了解百年的奋斗历程。百年征程铸就辉煌。学习党的历史,必须了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必须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和巩固的;必须了解改革开放是如何启动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形成与拓展的;必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性成就。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脉络、重大历史事件来龙去脉、重要历史人物地位作用,如此,才能对党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深刻感知百年创造的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饱受着山河破碎、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踏上了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在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中,深刻认识党在百年奋斗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从而加深对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认同。

  认真掌握百年理论创新成果。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从建党开始,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

  倍加珍惜百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作为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实践中,在艰苦斗争的磨练中,特别是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反复比较中逐步形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都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要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加深对这些历史经验的认识与理解,并以这些历史经验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实践。

  努力弘扬百年形成的革命精神。在长期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之中,如革命年代所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建设和改革年代又形成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新的革命精神,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精神谱系。这些革命精神,都是党在奋斗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筑起的道德高地和精神丰碑。

  以科学的态度学好党史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其目的“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展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必须客观地全面地科学地看待党的历史。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结合全党学习《六大以来》的具体情况,作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要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研究中共党史,把“整个党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是研究党史应坚持的基本态度,也是学习党史应该秉持的基本立场。

  如何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学习党史呢?就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将党的历史置于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乃至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将党的历史置于国际国内两个环境中加以分析,对党的整个历史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全面的学习和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因此,开展党史学习,要重点学习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学习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的历史;学习党在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历各种风雨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不能偏离这样的主题与主线。

  历史的细节对丰富历史固然很重要,但在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好本质与主流,而不是过于纠缠在一些历史问题的细枝末节上,或者以这些细枝末节去取代历史的主题与主线,更不能任意裁剪甚至曲解历史。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我们要用这样的研究来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虽然这是对党史研究提出的要求,但对于党史的学习同样是适用的。

  当然,学习和研究党史,并不是说不能探讨微观个案,而是要把历史的细节放到历史的主流中去考察,从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进行个案分析,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局部代表整体,以支流替代主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我们要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回顾党所走过的路,更加走好未来的路。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7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3.学习历史和走向未来相统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习历史则是为了以史鉴今、昭示未来。“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学习“四史”,就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根基之上,借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累智慧、提供方案。

  立足现实。学习历史、面向未来,要以现实为基础。李大钊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下,才能行稳致远,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接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奠基石,创新是守正的原动力。在学习历史中坚持守正,就是坚守历史正道,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历史中实现创新,就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学习“四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历史视野,是历史发展必然性认识的能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进了党纲和决议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之接续奋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就是坚定信仰、把握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以求、阔步前进。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8

  在社会组织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方案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推动社会组织党员职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根据市民政局机关党委办公室《在局系统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方案》精神,结合社会组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开展“四史”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组织社会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认真学习、充分了解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以及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引导社会组织党员职工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切实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目标任务

  通过学习教育,引导社会组织党员职工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政治属性、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做到以史为镜,不忘初心,爱党爱国。

  (一)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四史”教育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筑牢党性根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时时处处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三)树牢服务宗旨。牢记社会组织工作政治属性,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增强社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合力,推动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各项任务落实。

  三、学习内容

  坚持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组织社会组织党员职工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重要论述,《中国制度面对面》等著作,坚持自我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研读与线上学习相结合、书记宣讲与交流体会相结合,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把“四史”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四、重点举措

  (一)集中研讨交流。要把“四史”作为社会组织党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推动学习教育。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各党支部年内开展1次“四史”集中学习,1次“四史”研讨交流,1次“四史”主题党日活动。

  (二)开展主题宣讲。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学习重要论述,“四史”重要历史脉络、事件人物、会议文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组织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等方面,年内开展1次宣讲,激励党员职工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激发斗志。

  (三)用活载体资源。社会组织党组织组织党员职工走进革命遗址、爱国主义基地,现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党课开讲啦”“理论面对面”“全民阅读”等相结合,根据各社会组织实际开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征文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

  (四)把握重要节点。结合“七一”、“十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历史节点,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领悟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学习教育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疫情防控双战双赢、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成果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安排,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要以上率下,带动党员职工认真开展学习。

  (二)层层压实责任。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履行好“四史”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结合社会组织实际制定工作安排,确保责任、措施、落实到位;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推动,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

  (三)加强督查指导。市社会组织党委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的督促检查指导,各党支部要把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2020年度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考评,确保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9

  党的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同志围绕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等问题,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思维、深远的历史眼光,既为我们深入学习总结党史国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正确借鉴运用历史,更好地以史鉴今继往开来,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指引和有力思想武器。

  一全党必须学好党史国史必修课,不断增强历史意识,努力学会历史思维,自觉培养历史眼光

  我们党是具有高度自觉历史意识、十分注重历史思维、善于以历史眼光分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同志从不同角度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中国革命历史对共产党人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剂。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一定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要以自觉的历史思维从以往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开展党史国史学习,不断增强历史意识,努力学会历史思维,自觉培养历史眼光,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和途径。只有学好党史国史,增强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才能坚定对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的自信,进而坚定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自信,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知所从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

  二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远的历史眼光,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对党史国史等作出新的科学阐释和总结

  对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党的90 余年历史进行新的阐释和总结,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自己命运,开始建设自己国家,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找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对改革开放30 余年历史进行新的阐释和总结,进一步深刻揭示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深刻论述了30 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史所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强调指出,作为生动的历史过程,实践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历史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和总结,祛疑释惑,为正确认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正确思想指导和科学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两个历史时期既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明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但同时又都是我们党领导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实践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改革和发展。历史是连续的生动的丰富的发展着的客观进程,既不能割断也不能虚无,事实上也割断不了虚无不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对世界社会主义500 年历史进行新的阐释和总结,深刻论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同志系统回顾总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外国到中国500 年来的历史,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行的历史进程,深刻阐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终于开创并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对世界社会主义500 年历史的回顾总结,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结论。

  对5000 多年中华文明进行新的阐释和总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对绵延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牢记中华民族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警示,从中获得有益的镜鉴和启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既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地前进。

  三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远的历史眼光,科学阐明必须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更好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党的十八大前后有关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定要以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他强调,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前途。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一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90 多年党的历史,就是围绕这个主线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成果的历史,就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只有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才能从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必须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强调党的历史的主线和主流,并不是要否认党在历史上的曲折和失误。我们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从事的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在艰辛探索的历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一些失误,遇到这样那样一些曲折,甚至付出惨烈的代价。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切正义事业胜利的逻辑。重要的是要从正确的立场和积极的目的出发,正视失误和曲折,认真考察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特别是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中探索出防止重犯错误再走弯路的正确办法和对策,不断提高水平增长本领。事实上我们党也正是这样做的,这可从中央专门做出的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得到生动的证明。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必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在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复杂、取向多元、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认真关注、分析和研究意识形态领域与党史问题有关的动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以所谓“还历史本来面目”、“重新评价”等之名,行歪曲、颠倒甚至编造近代中国革命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之实,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于社会上和境外一些人通过多种方式,肆意歪曲我们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混淆历史是非的行为,必须提高警惕并有理有据地予以澄清和批驳,用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占领党史舆论阵地。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还是对于一个政党,历史就是根基,历史就是血脉。历史根基、血脉被虚无、被否定了,必然“国将不国”、“党将不党”。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全面否定苏共历史、全面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全面否定列宁和斯大林打开了缺口。这是我们应该深刻铭记的历史教训。

  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必须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未来发展,总结好运用好党的历史经验,更好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对我们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的新使命,更好走向未来。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总结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对党的历史经验的分析总结和发展规律的揭示,为正确认识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借鉴和启示,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切实做好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提供借鉴和启示的工作,是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必须自觉做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四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远的历史眼光,郑重宣示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为此而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大论断。“新”则意味着前所未有,“多”则意味着繁重艰巨,“斗争”则意味着尖锐严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有敏锐捕捉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特点”,才能更加自觉坚定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敏锐捕捉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特点”,必须深入分析新世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继续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正发生广泛深入调整,国际秩序正经历快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进入新的分化组合,新旧矛盾、新旧力量、新旧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发力,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大,明显改变了与国际社会的战略关系,对整个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影响。中国越是发展,来自国际上利益冲突方的现实阻力和战略挤压就会越大。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辩证把握时代主题,科学研判世界格局变动调整新动向,深入分析战略机遇期的新条件新内涵,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韬光养晦与积极作为等重大关系,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和科学的战略运筹,奋力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敏锐捕捉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特点”,必须深入分析新国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在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仍未得到较好解决的同时,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增多和凸现。对此,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事业越是向前拓展,难度就越会增大。改革越是深入,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越深刻越尖锐。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不断解决新问题、战胜新困难,不断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道路。

  敏锐捕捉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特点”,必须深入分析新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近年来,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实施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极大地净化了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了党心民心。但另一方面,我们党是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党,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党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全面建设清廉清正清明的政治生态。党中央和习近平同志都反复强调,新形势下,党正面临并将长期面临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必须看到,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比,与人民的要求和期待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等,都还有不小差距。新形势下如何经受“四大考验”,如何战胜“四种危险”,如何落实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必须打铁先得自身硬,使自己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习近平同志对党史国史等问题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历史规律,把历史有机地融入治国、理政、管党的现实实践,经略全局,擘画长远,为全党树立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总结历史、运用历史的典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把习近平同志对有关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历史意识,努力学会历史思维,自觉培养历史眼光,更好总结运用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更好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和自身建设规律,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篇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3.学习历史和走向未来相统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习历史则是为了以史鉴今、昭示未来。“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学习“四史”,就要站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根基之上,借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累智慧、提供方案。

  立足现实。学习历史、面向未来,要以现实为基础。李大钊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下,才能行稳致远,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接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奠基石,创新是守正的原动力。在学习历史中坚持守正,就是坚守历史正道,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历史中实现创新,就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学习“四史”,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历史视野,是历史发展必然性认识的能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进了党纲和决议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之接续奋斗。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告诫全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就是坚定信仰、把握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以求、阔步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myplaymate.cn/dangtuanzhijia/28288.html

《2020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